即。
中书省之人,一定是内政大才!
“好了,你们还是说说,那些人可以入中书省吧。”
李承乾摆摆手,继续追问道。
“微臣觉得,中书省官员,日后再议比较好。”
“如今,有左右二相入主,暂时也就够了。”
“若是一下子让中书省扩张太多,一则有些混乱之感。”
“二则,未免给出外人以假象。”
“让外人以为神主在削权,削左右二相的权!”
说着!
孙武的话,也算是比较直。
径直便是剖析出了其中利害关系。
“嗯,也好。”
李承乾觉得也是。
反正。
这么一来。
中书省有荀彧、霍光入主,也算是暂时成型。
后边再增添什么人。
那是后边的事情。
现在也没必要过于着急。
反正。
中书省已经算是有了。
文官体系的标准也算是初步定了下来。
可以了。
“尚书省的话,尚书令一职,暂时由朕执掌。”
尚书省,南朝宋得名,前身为“尚书台“。
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
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
“尚书省“的组织机构于隋朝定型。
以唐代制度为例:有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户部、工部等六部,下辖吏部、主爵等24司。
六部尚书都以所在“部“为名,而郎官以所在“司“为名。负责执行诏令。
尚书省,可掌管六部。
地位太高。
尤其是尚书省首位。
尚书令一职,太过重大。
暂时,整个大唐。
还没有出现让李承乾觉得可以担任此职的存在。
是故。
李承乾便是直接自领尚书令。
也是顺带稳定一下六部情绪。
不然的话,一下子便让尚书省统领六部。
尤其是六部主官,几乎都是大佬级别的存在。
尚书令一职,说实话,整个大唐,到目前为止,还真没有人杰,有资格担任。
到时候,冒然任命尚书令,只会引得六部不服。
那情况,可就不是李承乾希望看到的了。
“除此之外,门下省的话,暂时先让魏征进入,担任谏议大夫一职吧。”
“其他的,日后再议。”
“门下省“为官署名称。
东汉时即设侍中,秩比二千石,属于少府,职掌为侍从皇帝左右、赞导众事、顾问应对,皇帝外出,则侍从参乘。
门下省原为皇帝的侍从机构,南北朝时权力逐渐扩大,北朝政出门下,成为中央政权机构的重心。
隋唐时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
其长官称侍中,或称纳言、左相、黄门监,皆因时而异。其下有黄门侍郎、给事中、散骑常侍、谏议大夫、起居郎等官。
相较而言。
门下省就要复杂了许多。
职权上,也是可大可小的感觉。
完全存乎李承乾心念之间。
是故。
关于门下省如何打造。
李承乾现在。
一时间,还有些拿不定主意。
所以。
便是决定。
让魏征先入主门下省,让门下省,有个人,算是正式成立。
剩下的,就如他所言,日后再考虑。
必须得经过认真考量之后。
李承乾才会做出其他的决断来。
“好了,你们两个可以下去了。”
挥了挥手。
李承乾示意。
孙武与韩非的任务已经完成。
“诺,微臣告退。”
“微臣告退!”
眼见李承乾已经彻底拿定了主意。
韩非、孙武便是不再多言。
纷纷告辞离去。
而且。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点。
三省相对于六部,更为敏感。
即便是他们位列三公,也有些不敢乱碰了。
如今,李承乾让他们退下,他们也是有种求之不得之感啊!
“呵呵!”
轻笑两声。
望着两人离去的背影。
李承乾又何尝不知两人心中所想?
摇晃着脑袋。
随着李承乾笔墨挥洒之间。
神主龙榜之上。
再添三个名字。
中书省:霍光(左相,加同平章事)、荀彧(右相,加同平章事)。
门下省:魏征(谏议大夫)。
其中,霍光、荀彧,位列正一品。
魏征,位列从二品。
“恭喜天命之主,成功初步完善文官体系!”
“完成成就:文官体系初长成!”
卧槽!
李承乾顿时间。
便是有种错亿的感觉。
早知道完善文官体系,还能够有成就完成。
李承乾不管咋样。
必定早就腾出时间去完善文官体系了。
好在,现在还不算晚。
李承乾倒是很期待。
这还是初步完善文官体系。
这成就奖励又会是如何呢?
一时间。
李承乾心中,不禁升起了许多的期待感。
“恭喜天命之主,获得成就奖励一:绝世天骄晋升卡三张!”
【绝世天骄晋升卡:使用之后,可以立刻将一位顶级人杰晋升为绝世天骄!】
可以。
一上来。
就是三张绝世天骄晋升卡。
李承乾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161291/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161291.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一千两百六十二章 大唐文官体系调整下!成就奖励!(七合一章节!))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淡淡的思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