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Ctrl+D收藏本站!我的书架

晚唐浮生- 第四十三章 收果待繁霜(2/2)

文/孤独麦客
晚唐浮生 | 本章字数:1377  | 晚唐浮生txt下载 | 晚唐浮生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女朋友太强怎么办梨园秋明末之草原为王唐人的餐桌疯狂的系统最强特种兵大靖枭雄部落帝国万事如易火爆兵王嫡女猖狂三国之孔明之师
械,发展地方生产。

国朝以前,民间汲水、灌溉工具多用戽(hu)斗、辘轳、桔槔等传统工具,效率很低。国朝非常重视水利,有专门的水部郎中管理水利,并且也开发出了效率更高的汲水工具,即斗式水车和龙骨水车。

灵州黄河两岸,非自流渠的地方,使用的就是这两种水车。

此时的渭水两岸,已经立起了几座筒车。此车发明于隋代,兴盛于国朝。渭州都作院襄武分院在接到命令后,赶制了几具。此物可利用水流冲力汲水,浇灌田地,正所谓“连筒灌小园”是也。

筒车可大可小,既可以用在谷中涧流处,亦可用在大河之上。

军工企业为民间农业生产打制器具,在这个年代比较少见。不过都是抢来的工匠,邵大帅很想得开,就当没抢到好了,先让他们为民间生产服务。

不这样做真的不行。古代发明一种技术,最大的问题就是推广。有的发明出来几百年了,但可能全国大部分人都没见过,都不知道。

戽斗商代就有了,桔槔春秋末年也有了,但到了国朝,也不多见。即便到了明代,徐光启还要在书里给人们科普这种东西,很多地方的百姓,还自己到河边挑水,而没有汲水工具可用。

国朝汲水工具推广最多的地方,其实是军屯田地,民间用得少,会制作此物的匠人更是少之又少。军屯荒废后,筒车之类的自然更少了。尤其是北方,连年混战,地方残破,灌溉系统日益荒废,器具更是匮乏得很。

另外,东西生产出来了,维护修缮也不能落下。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后续维护可能比生产制造更加重要。

这个事情,就涉及到人才体系的培养与建设了。

新中国建立后数十年间,与遍布各部的提水站相配套的,还有大量的农机维修部门。没有这些维修机构,高效率的农业机械就完全是废铜烂铁,完全推广不起来。

穿越者发明一个东西,立刻造福天下,这是不可能的!你要有生产制造部门,要有后续研发改进部门,要有推广部门,要有维修部门,总之要成体系。而这个体系的建立,才是最困难、耗时最久、成本最大的。

但没有这个体系,你发明的东西就完全是破铜烂铁,没有一丝推广起来的可能。

筒车的制造,可以暂时让都作院着手,但后续的维护,肯定要有人来做。

不是每个村都有木匠的,而木匠一般都很忙,未必愿意接这些活。

或许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由政府力量推动此事。筒车的维修都是小事了,后续还有耕牛的驯养、铁质农具的推广、良种的推广等等,都可以打包一起干了。

别说老百姓不傻,看到好东西就会用。事实证明,出于多种因素,好东西还真没有普及,老百姓真不用,继续低效率地生产着。

此番西征,赚了不少财货,班师之后,新一轮的机构改组该提上议事日程了。

州县两级经学要大力扩招博士、助教、教谕,加速化胡为夏。

医学也要扩编,多招些生员,不要求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先把地方风俗病(多发疾病)统计整理起来,并试探性提出解决办法。

经学、工学之外,州县两级农学也可以成立了。要求也不高,先选育高产农作物种子和牧草,讨论下哪种种植模式更好,三茬轮作制在其他州县还可以因地制宜发展出一些变种,如何设计每年耕作的农作物种类,都可以研究。

这些都是需要真金白银投入的,而且短期内根本看不到效果,似乎还不如养军呢。

但有些事必须要做。

春天播下一颗种子,秋天就能收获。

与关东诸侯的战争,不是短时间内能结束的。唐末藩镇割据的格局,碎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遍数历史,没有第二个。

因此,要做好长期奋战的准备。

如何才能到后期越打越强,这就要看你前期做了什么了。

(本卷结束,下卷《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状态提示: 第四十三章 收果待繁霜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第四十三章 收果待繁霜(2/2) 返回《晚唐浮生》目录下一章:第一章 世界名画(快捷键→)

推荐阅读大唐之最强熊孩子红楼之挽天倾藏国我娘子天下第一神话版三国北宋穿越指南我在现代留过学国潮1980唐人的餐桌乱战三国之争霸召唤雏鹰的荣耀我祖父是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