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气包子!过来,让赵姨看看,你怎么那么抗摔。”赵翘说着,双手从头到脚摸了个遍。
当她掀开老三的衣服,看见背后有几条红紫色细细的划痕,“看看,这是不是摔的!”
“是吗!啊呀!怎么,天天脱衣裳,没看见?”档馈?b />
赵翘:“这两口子,一个粗心的妈妈,一个放心的爸爸。”
隔壁老曲是税政科的,初夏一天,下班前,他让我和科长说一声,明天和他一起下乡走一走。科里没事,科长同意了。
早晨,临走前,老曲让我带一个背兜,遇上什么好吃的,买点回来。
我和老曲骑自行车去了大孤山公社摩云山大队。在路上,他对我说,“没啥事,在家呆着干啥!我领你出来到农村走走。你看,山清水秀,多好。”
摩云山大队是水果主产区,盛产南国梨。我们去的季节,正是杏成熟的时候。生产队长把我们领到果园,社员们正在收杏。队长在大筐里选了几个又红又大的鸡蛋大小的杏,让我们尝一尝。说道,“一会走的时候,带点回去,给孩子们尝尝鲜。”
离开果园的时候,队长让我们尽可能多往兜子里装一些,带回家去。我总觉得磨不开,不好意思大把大把往兜子了装,动作有些迟缓。队长看出来了,说道,“别客气,把兜子装满。几个破杏,不值钱!”
当我抬头看见了社员们投过来鄙夷的眼神,脖子脸一阵发热,心中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羞愧感。走的时候,我没有敢回头再看看他们。
(十二)调回统计局
1973年6、7月,一天,统计局文革开始就被揪斗的副局长黄文鑫来到财政局,把我从办公室找了出来。开门见山,对我说,“市革委会领导找我谈话了。市里要重新组建统计局,让我着手筹备组建统计局的工作。我来找你,就是希望你能够回统计局。”
我:“重新组建统计局,好啊。”
黄文鑫:“怎么样,回来吧。”
“行。”我未加思考,顺口说了一个字。
1973年10月份,统计局成立了。局长是文革前人民银行总行驻鞍钢办事处的头头——郭裕孜。黄文鑫淘汰出局。
原来是这样,听人说,原统计局的那几个造反派听说让黄文鑫重新组建统计局之后,心有不甘,非要治他于死地而后快,给市里写了诬告信。虽然不知道是谁写的,显而易见,跑不出在文革斗批改运动中把黄文鑫往死里整的那几个人。
黄文鑫是鞍山市最后一批被解放的7个走资派之一,除了他,另外的6个人都是市级领导干部。革委会让他筹备组建统计局,他精神振奋,筹备积极,结果,白忙活了。
新组建的统计局,4个领导人,除了银行的郭裕孜,还有一个支左的军代表,一个高炮部队转业军官,还有个原计委的秘书处处长。全局人数达到24人,百分之七、八十是**党员,百分之百是没有下乡或下工厂的、符合革委会工作人员条件的“革命派”。其中不乏以统计局为跳板、谋个一官半职的淘金者;事实证明,在其后的不长时间里,他们陆陆续续地离开统计局,另谋高就去了。新组建的统计局,除了黄文鑫,原来统计局的人一个没有。做过统计工作的也只有两、三个人而已。
黄文鑫希望我回统计局的约定无声无息,化为泡影。
我第二次出去要账前后,已经当上统计局综合科科长的同学柏健找到我,又提起回统计局的事情。
整个统计局除了他,还有一个原来郊区统计科的一个同志是做过统计工作的。不难看出,全面恢复统计工作,仅仅依靠两个人,大概难以为继。在这个造反派掌权的地方,黄文鑫肯定没有发言权。我想,现实状况,已经逼迫统计局的头头们,必须调回几个原统计局的业务骨干,是为当务之急。我和丰岷自然是摆在他们眼前的不二人选。
1974年末,我和丰岷正式调回统计局的决定已经公开。首先反对的当然是我们科的赵翘科长。她一再地劝说,让我留在财政局。春阳、景东几个辽财的同学也劝我不要回统计局。财政局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不言而喻。我总觉得财政局不是自己应该呆的地方,统计局才是我这个科班出身的人可以用武之地。
1975年初,我和丰岷调回了统计局。
(2013年3月30日17:32:50)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4670/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4670.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进出财政局之三)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付均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