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Ctrl+D收藏本站!我的书架

帝国- 第八十八章 包拯明威(3/3)

文/戒念
帝国 | 本章字数:1529  | 帝国txt下载 | 帝国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三国演医坏娘子:七夫之祸秦汉之建国路医统江山德之路佣兵大纨绔魔甲兵魂莫倾江山南宋1276光熹帝国伙夫英雄抗日之超级壮丁
拯这前后两位三司老大的作为,想来同是追究欠款,怕是欠款者听到包拯的名声若非实在还不起,能还债的绝对不会借故再拖延下去。

官吏借债与寻常百姓借债完全不同,他们从府库中腾挪钱财出来不是为了家里的日子过不下去,而是专门对百姓放高利贷,胆小的官吏就是赚个利差,胆大的便与上级上下其手干脆贪了这笔款子,待到调任他方任职之拯的威严便是在于此处,无头债不过是碍于情面不愿意去追查,只要有决心去查没有查不清的债,除非将经办之人杀个一干二净,将所有手脚吃干抹净,不过这样一来成本过于巨大,风险奇高还不如还债——与其说包拯的威严,不若说大家都清楚包拯的处境,换做自己被朝中重臣时刻盯着犯错,也会全然无所顾忌的去收债,更何况包拯本身的清廉公正之名早就为天下所知,这样的人追查下来自己是扛不住的。

“以在下所见,地位低下的小官吏还款即便最为乐观的看也是需要一段不短的时日的,差不多今年能够完成便已是缴天之幸。见效最为显著者,在下反倒是认为那些高品级大员,能够左右食货价格的大商人,这些大员和大商人中更优者当属京师所在,只要查证属实大人一纸通报保证手到擒来,这部分欠款的追缴最是容易,也最为无碍,操作得当的话半年便可颇见成效!”王景范笑着说道。

包拯听后一愣,随即苦笑应道:“看来某家还是有些用处的……”

“收缴欠款暂且视为开源,而三司衙门所属事务也要积极节流。在下在等候大人传见之时见过不少来解释三司与枢府账目数字不符的各路承应人员。在下刚才也曾在旁听过这些人之间的一些议论,中间难免有些账目为难之处,不过更多的人则是试图贿赂三司衙门办事官吏以图从中蒙混过关中饱私囊,如若让他们过关无疑是三司漏卮。在下以为要严加对近期涉及枢府的账目审查,堵住这部分的缺口,大人可事先言称如若被查出问题者加倍补贴缺口,以此予以震慑宵小当可起事倍功半之效!”

“此策可行!”包拯沉思片刻答道,这段时日这些解释账目不清者也将闹得污浊不堪,本来三司的事务就已经够忙碌了,这些人在这里胡搅蛮缠以图蒙混过关简直就是火上浇油,就是王景范不言语他也要清理此事。王景范的建议最妙之处便是借着自己的名声来震慑对方,让对方认为自己必定会锱铢必较,他们若是无法将账目做的完美无瑕,那自然只有拯已定下定决心,就算一时无法锱铢必较,一旦自己腾出空闲必要好好算上一算,如若不然每年一次自己岂不是什么事情都不要做了?!

王景范也知道自己所出的建议也许看上去是光明正大的,平心而论若是放在别的官员身上,也许对方就会认定自己是在下圈套陷害。遍数大宋所有官员,就算其心再过公正廉明,也唯有包拯才会如此干脆的应允王景范去实施这些措施,而王景范这些建议也全部都建立在包拯的声望基础之上——欧阳修的声望是建立在士族公卿和天下读书人的基础之上,而包拯的声望则是建立在天下黎明百姓的心上,两者孰优孰劣便可一目了然,这也是王景范当初不忿欧阳修奏折跳出来为包拯张目的根源所在。

故事:也许很多人并不理解包拯的名声为何能够让欠款者自动归还欠款,甚至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宁可逃亡也不愿意还款,但这便是史实。包拯的人格魅力纵然让他在仕途上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不过即便是他的对手亦是对他敬畏有加的。民间的“包相爷”最高官职只是在其生命的最后阶段担任过枢密副使,并且推辞了迁升礼部侍郎,在其逝世之后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包拯考中进士之后“以亲老侍养,不仕宦且十年,人称其孝”;史称“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孝肃之名除了包拯又有何人可担当?

包拯不善诗词,唯一流传下来的是一首五言律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这便是包拯出仕做官的座右铭,也是包拯立朝二十六年仕宦生涯的真实写照。

!#


状态提示: 第八十八章 包拯明威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第八十八章 包拯明威(3/3) 返回《帝国》目录下一章:第八十九章 初露端倪(快捷键→)

推荐阅读我在现代留过学机战之无限边境大秦:这个皇位舍我其谁左舷大明烟火大唐腾飞之路北宋穿越指南我的谍战岁月红楼之挽天倾汉世祖我的公公叫康熙大唐之最强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