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涵瑶勾着唇,笑道:“当时我就笑了呢。我一个姑娘家,又是个乡下孩子,要名留青史作甚?但若能造福世间万众倒也是极好得。”
“桑先生心慈仁厚,且于名利于浮物,当得我辈学习。”胡弘毅拱了拱手,说道。
“公子谬赞了。”杨涵瑶笑了笑,又继续说道:“后来我见那僧人确实是在教我学问,也便安下心来。每日准备好吃食,待他前来授业。”
“那位僧人法号虚空,虚空师傅告诉我,远在我大宋千里之外,有一欧罗巴,那里的人将算学,物理,化学研究到了极致。百亩田地,只需一家五六口人便可打理。”
“什么?!”众人惊愕,“百亩田地,只需五六人打理?”
杨涵瑶点头,说道:“开始我也不信,可随着一日过一日的学习,我觉得那完全是可能得!”
说到这里,杨涵瑶严肃了起来,“诸位,如果我等吃透这数理化,强国富民又岂是难事?诸位可知,在那欧罗巴,人家一亩地可产粮十石以上,诸位,如果我大宋能如此,又何惧北边契丹,西边拓拔呢?”
几人陷入了沉思。这个时代的孩子都早熟,特别是他们这样的官宦之后。
对于国家大事,并不是像一般升斗小民那样无知。哪怕是只有十岁的胡淑修也常听到祖父,父亲忧叹国事。
方袭阳就更不用说了。她爹是基层干部,听到得见到得远比高层干部还要多,还要真实。
她虽顽劣,可行侠仗义一直是她的梦想。因此别看她整日无事,到处闲逛,可谁又知道方大姑娘会定期去一些破庙做些施舍呢?
宋自立国以来,对武将一直采取打压的态度,矫枉过正,不是汉人不能打,而是各种约束使得汉人变弱了。
比如在这古代打仗,汉人讲究个阵法。这宋代将军去打仗了,也用阵法,可惜这阵法都是皇帝制定得,你若改变阵法,赢了无功,败了死罪!
这在现代人看来,哪怕没有军事常识的人都会笑掉大牙!开什么玩笑嘛,战场上瞬息万变得,拿个破阵法在那死磕,你不输谁输?你要赢了,那简直没天理了!
再说了,古代通讯不发达,将士们在阵前,皇帝在京城,等你阵法传到京城,黄花菜都凉了,等着收尸吧!
至于这奇葩的想法是谁搞出来得?嘿嘿,就是那斧声烛影,来位貌似不大正的宋太宗!
更为离奇地是,宋代的这些将军大帅们常常调来换去得。按理说这也不是什么坏事,为了防止武将做大出现新军阀,最后造反,做为一个统治者完全可以理解得。
而且在后世不也是几大军区的司令每隔几年就互调了么?可宋朝的武将互调非常奇葩。
奇葩到什么程度?每一年一调那是长得,有的甚至几个月就调换了。搞到后来直接变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就这样还怎么打仗?
胡弘毅对于这样的感受特别深。他祖父是枢密副使,掌管地就是军事。因着妹妹年幼,他与妹妹虽没有随祖父与父亲常住京城,可书信却常有往来。
并且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会去京城看望祖父与父亲,自然也就听到不少“国事”。
对于国朝的不作为,胡弘毅是有想法得。可他身为家中的嫡子长孙,要顾及家中的名声,有些话他并不能说出口。
就好像他明明想做个将军,可现在被迫只能读四书五经。
而不允许他去做将军的原因很简单:文臣的家里不能出个武将!
可笑至极的理由!可现在国朝就是这样,文武不两立,文臣压着武臣,就他的家世,想当将军?下辈子吧!
虽今生不能为将,可若能为国朝出一点力,那也是好得。胡弘毅这样想着,看着杨涵瑶的目光越发热切了起来。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33517/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33517.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98.第98章 科学狂人)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阿痴儿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