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眼前那么多黑色的、浅灰色的、水蓝色的大眼睛都在看着自己,玄奘决定尽快结束今天的布道。
“佛陀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度众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无非就是要令众生悟入佛之知见。”
“什么是佛之知见?”纭姝又问道。
“佛之知见便如这镜子一般,”玄奘又举起了手中的铜镜,“佛法谈的是不生不灭,反观自照的觉性,清净无染的本心。只要于一切境界能不生执着,无所住,无分别,以不生不灭的清净心,一念返照,就是完成了佛道。”
纭姝托着腮,望着这面铜镜,思索着。
玄奘接着说道:“佛告诉我们,人间的一切喜乐我们都要看清,生命的苦难我们也应该承受。因为在终极之境,喜乐其实就是映在镜子里的微笑,苦难则如水面偶尔飞过的鸟影。流过空中的鸟影令人怅然,镜子里的笑痕令人回味,却都只不过是偶然的一次投影罢了!如果我们硬要将这偶然的一次投影在镜子中永久地留下来,那么这个镜子还能够再照别的吗?”
女眷们又笑了起来。
“当然不能了!”纭姝欢快地说道,“再说,那也留不下来啊。”
“那么,如果我们看到镜子上有灰尘,这灰尘组成了一个非常美丽的图案,我们可以把它留下来,但是这镜子是不是再也不能观照了呢?”
“谁会那么蠢呢?”阿依那笑道,“再美丽的灰尘也是灰尘哪。”
“说的不错,”玄奘点头道,“对于一面镜子来说,拥有觉照的能力要比镜面上那些美丽的花纹重要得多,实际上,所谓花纹对于镜子的觉照来说,只是干扰。我们的自性也是如此,它是光明的、清净的、真实不虚的,而一切外缘都不过是虚幻的影子和遮挡光明的灰尘。如果我们执著于这些外缘,就失去了真正的本性;而只要我们依佛教导,时时擦拭自身的尘埃,转成清明,回归自我,便可如这面镜子一般,拥有完整的观照。”
玄奘说完这话,双手合什朝众人行礼,算是结束了今天的讲经。
女眷们也都起身向法师行礼,纭姝意犹未尽地说道:“怎么这么快就结束了?法师明日可一定要多讲一些啊。”
“法师所说,真是金玉良言,”张太妃心悦诚服地说道,“我们这些宫中女眷,都该好好听听法师的开示。”
回到宁戎寺,玄奘长舒了一口气,走到书案前盘膝坐下,顺手拿起了桌上的经卷。
这时,少年行者阿迪加又进来禀报:“法师,统法师和彖法师前来拜访。”
玄奘抬起头来,心里颇觉意外,这段日子他一直都住在宁戎寺里,白天讲经,晚上阅藏。彖法师确实常来与他探讨佛法,但统法师还一次都没有来过。偶尔从阿迪加的口中得知,统法师和彖法师虽是高昌最富盛名的高僧,但因为在佛法上的知见不同,平常并不怎么来往,如今两位法师同时前来,倒是非同一般。
“快请进来。”玄奘一面说着,一面起身出迎。
统法师一改上次的倨傲神色,一进门先施了礼,开门见山地说道:“老衲这次前来,是想礼请玄奘法师,担任宁戎寺的方丈。”
玄奘先是一怔,随即道:“大师说笑了,玄奘只是个临时挂单的行脚僧,又非本寺常住,怎可担任寺中僧职?”
“老衲并无说笑之意,”统法师正色道,“出家人原本就无常住,法师既然住在本寺,自然就是本寺僧人了。”
玄奘摇了摇头,突然心里一动:“是大王让你们来的?”
统法师没有说话。
彖法师忙接口道:“法师的学识、愿心,我等均深感钦佩,若肯留在高昌,定能够将高昌国的佛法发扬光大;若法师肯担当本寺方丈一职,则……”
“大师,”玄奘打断他的话道,“玄奘明白你们的意思,但玄奘是绝不会留下来的。”
“还请法师三思——”
“玄奘已经思虑了很多年了,”他恳切地说道,“二位大师若是真想弘扬佛法,就请让玄奘走下去吧。”
两位法师不再说什么,合掌行礼后便退了出去。
过了一会儿,阿迪加再次进来禀报:“法师,门外有个俗家人找你。”
“是谁呀?”玄奘的目光还在经卷上,随口问道。
“他说他叫巴布拉多。”
巴布拉多?以前没听说过这个名字呀。玄奘正疑惑间,就听外面传来一阵咋咋呼呼的声音:“我认得玄奘法师的!我有事要跟他说。”
这声音是挺耳熟的,玄奘再次放下经卷,一抬头,正看到一个胖胖的家伙跟几个沙弥拉拉扯扯地进来,竟是那天在集市上见到的贩卖骆驼的胡商。
“是你呀。”玄奘高兴地站了起来。
那几个沙弥见玄奘法师果然认得此人,当即放开了手,合掌退下
“檀越请坐,”玄奘一面示意阿迪加去倒茶,一面问道,“檀越的生意,这几日还好吧?”
“好!好得很!”巴布拉多见玄奘不仅认出了他,还惦记他的生意,很是兴奋。
“托佛爷的福!昨天晚上有一支大商队来,一下子买走了我上百峰骆驼!”
“哦?又有商队了?”玄奘的眼睛顿时熠熠发亮。
“我就是为这事儿来的!”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33636/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33636.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十三章 镜中的佛法)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昌如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