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长卿还是头一年收到这么多的压岁钱,前世徐家并没有什么长辈,她的祖父母和外祖早已过世,过年的时候除了徐定睿夫妻俩会给压岁钱,就不会有其他的。今年收了这么多,还小小的发了笔小财,乐的她在心里窃喜不已。倒不是贪财,只是觉得多少都是长辈们的一番心意。张敏开明的很,知道女儿收到了不少红包并没有像普通家长那样把徐长卿的压岁钱收缴,而是让女儿自己将压岁钱收好,找个机会存起来。
当然,徐长卿有的,徐长林自然也会有。长辈们都不会在这方面给人留下话柄。
值得一提的是,任老先生之前中风住院,果然像徐定睿所说的那样,并没有什么大碍,在腊月二十八就出院回家休养了。徐定睿得到消息之后,还特意带着妻儿去探望了一番,并且跟任老约定了,等下次他们来北京上学,就正式跟着任老学习金针之术。
当然,还有另外一件事,之前徐定睿托林志帮着找找看房子,还真给他找到了。不是四合院,只是普通的民宅,全部加起来也就四五间屋子,不过闹中取静,就在徐定睿夫妻俩的大学中间,附近又有小学和初中,离张家几家并不远。房东急着出手,要价又不高,徐定睿看了一圈很满意,就付了全款,并请林志帮忙找人打算将整个屋子好好的整修一下。反正找房子已经让人林志帮忙了,一事不烦二主,干脆就让他继续帮忙了。整个房子不错是不错,但或许是长时间没有人住,整个屋子并没有什么人气,屋顶的很多瓦片都已经破了,要是遇到下雨天,屋子里肯定得漏雨,这个屋子破败的很。他们家最起码得在北京呆上四年,怎么也得好好收拾收拾。
京城居大不易,光是买这个宅子,徐定睿的钱包就瘪了不少。再加上在北京这些天的花费,他无比庆幸之前把那些珍贵的药材卖了换了一笔钱,不然就凭着他们夫妻俩在生产队挣得钱,别说买房了,连这次到北京探亲的花费都不一定够。
想着要给张敏母女两一个惊喜,徐定睿并没有把买房的事情告诉徐长卿他们,他打算等下次来北京读大学了,那会儿这房子也该收拾好了,再带他们过来就挺不错的。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在北京城的众人都还在沉浸在过年的气氛中时,也到了徐家一家人要离开北京的时候了。毕竟他们的家还是在云省,生产队还有不少农活要忙活。就算他们夫妻俩并不要下地干活挣工分,但有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是要做的。马上春耕要开始了,张敏这个会计总不好一直不在生产队。当然这次跟他们一起回去的还有林旻父子,他们是要去盛家村接林强一家人进京。回去的火车票是林志帮忙买的,他的战友多,路子广,买个火车票那是相当容易的。
徐长卿当然没忘了去跟杨老太太告辞,顺便还领了不少家庭作业。杨老太太还将她年轻时期整理出来的一份练习的绣工笔记拿来给她看了,并且吩咐徐长卿每个月都要将完成的功课寄给她检查,如果下次见面的时候,徐长卿有丝毫的懈怠,那就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石家同样舍不得徐长林离开,不过得知最迟下半年徐定睿夫妻俩就会带着徐长林上京念书,心里的不舍就淡了不少,很积极的张罗着给徐长林准备个房间等他来北京念书时给他常住的。长辈们不仅准备了丰厚的红包,还特意做了不少耐放的点心给徐长林带着,说是让他们在火车上吃的。坐那么长时间的火车,光是吃饭就是个大问题。出门在外,多准备些干粮总不是件坏事。
临走的前一天晚上,老张家早早吃过了晚饭,全家聚在正厅里。离别的悲伤笼罩在整个屋子里。一想到明天徐家人就要回乡,众人的心里都酸溜溜的,挺不是滋味的。
“小敏啊,你怎么又要走了啊?”老太太不高兴了,拉着女儿的手就开始掉眼泪。老小孩老小孩,年纪越大,老太太越是受不了离别,就想着一家人能聚在一起。
“妈,您别哭啊。小敏马上不是还要来北京上学吗?您不是又能看到她了吗?”
林薇他们在一旁赶紧劝着,老太太的眼睛本来就不好,要是再不爱惜,那就更不妙了。
徐长卿也轻声哄着,“外婆,没事,我们回家过些日子就来了啊。”
话是这么说啊,众人好话歹话说的差不多了,老太太还是闷闷不乐的。
不过大家都没什么办法,徐定睿他们的家是在云省,总不能不让他们回家吧?再说了,徐定睿夫妻俩要去生产队上工,徐长林兄妹俩还要上学呢。
张敏看的心疼的不行,可又不能说要留下来,心里着急的不行。
这么多年的夫妻,徐定睿只略略扫一眼,就明白她的眼中想法,他想了想,就跟张老爷子建议道,“爸妈,要不你们干脆跟我们去云省玩吧?我们那边虽然比不上北京城,但自有一番风味,还是挺不错的。过段时间再跟我们一起回北京就是了。”
这么一说,老太太有点心动了,这几年因为眼睛的问题,整天呆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72356/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72356.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37.第 37 章)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闲时听雨晚听风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