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Ctrl+D收藏本站!我的书架

大明枭臣- 第三十三章 堂规(2/2)

文/青松紫柏
大明枭臣 | 本章字数:1411  | 大明枭臣txt下载 | 大明枭臣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坏娘子:七夫之祸万事如易医统江山扑倒吧,少爷天下图抗战之天下第一军大靖枭雄颠峰帝国校花的透视狂兵铁骨是怎么炼成的超级抗战系统一晌贪欢:腹黑总裁二婚妻
吸溜”地喝粥。

辰初一刻的时候,从内衙宅门到外衙大门之间的各道大门,按照顺序依次敲响梆子,这就是“传二梆”,这是在提醒知府大人:开始起床梳洗了。这就是所谓的“官起打二梆”了。

这个时候,承发房的书办就会来领取签套,然后分发给各房所有的胥役、书吏等衙门内的办公人员,都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尽快赶到各自的岗位上去。各房书吏、胥役等衙门内的办公人员聚齐之后,按班伺候,并击打云板三声。这里边还是有个讲究,打点三声的含义是:清慎勤。

又过一会儿,各门依次“传三梆”,通知所有人,知府大人己经梳洗完毕,准备出内衙到外衙升堂办公了,各房应当值堂的书役要准备好迎接知府大人升堂,如果有人胆敢拖延以致耽误升堂事宜,定将严惩不贷。

任昌祚在胡二的命令下,换上了普通人的服装,和王定光二人一起,被带到班房等候提审。等了足足有一个时辰,终于有一个衙役过来,给他们戴上了铁锁索镣各三条,意在防止囚犯暴起发难。出了班房,向大堂方向走去。仪门外站着两排快班和壮班的人役,那个衙役将他们转交给这些人,便自己回去了。

一个快班的衙役带着他们从东边的角门进去,便有一条砖砌的大道直通大堂,甬道的东、西两旁,就是书吏办公的六房所在,甬道中间设有一座戒石亭。王定光从戒石亭旁边绕过去的时候,看到戒石碑上刻有戒石铭,上面勒刻着: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这是宋太宗摘孟昶《谕守令铭》颁布天下,后世因之,所有郡县皆同。

那个衙役带着他们来到大堂的廊檐,说了一声:“候着!”王定光三人便跪在那里等候。这里已经跪着几个待审的犯人,以及两排随时听候知府大人命令的皂隶。

不时有一个差头从大堂内走出,他们或传达命令,或提走廊檐下等候提审的犯人。他们所承担差务的命令,来自正印官,也就是知府大人,但直接相关者是六房的书吏。官签发,吏承行,而差奔走,这是当时衙门行政的基本关系。

又过了大约两刻钟,一个皂役领着王定光三人上了大堂。

大堂的屋檐下挂着一块匾额,上面写着“公廉堂”。“公”和“廉”是为官的基本准则。这座大堂面阔五开间,是衙署内最为高大的建筑。这是知府升堂理事的所在,所以又称为“治堂”。

大堂正中摆放着一个公案。上置锡制之签筒、笔架、砚台,案之右方,设方形高架,置象征之印箱、诰轴,各裹以黄布。公案后屏风上绘着“江山牙山海图”,上面挂着一块“明镜高悬”的牌匾,喻指地方官明察秋毫,告诫两告及证人不要说谎或作伪证。

皂役命王定光三人跪下,然后向坐在公案后面的一位官员行礼、复命,就退出大堂了。王定光偷偷地朝前后左右看了看,发现果然像任昌祚所描述的那样,只有皂班和快班各一名班头,站在大堂的屋檐下,听候知府的吩咐,并没有像今天的影视中所表演的那样,有两排手握木杖的皂隶站在大堂上喊堂威。看来,这至少不是明清时代的情形。

公案的左前方有一名门子正在研朱磨墨,两边的柱子旁各站着一名书吏,捧着一本从承发房领取的堂簿,正准备记录堂事。按照“堂规”中对值堂吏役的明确规定,官员升堂听讼,为防止泄露案情,除了负责记录口供的招房书吏值、堂门子或长随之外,其他吏役不能随便上堂。各房书吏、胥役如果有人敢超越职权、不守本分,及没有受到呼唤擅自上堂,将对其从重责处,同时对负责驱逐闲人的巡风快手进行连带处罚。

公案后面坐着一位留着长髯的官员,正是大名府的知府大人——梁凤鸣。他双手托着茶杯,正慢条斯理地饮茶。

正在这时,突然从大堂外的廊檐下外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放开俺,俺是冤枉的!俺要见知府大人!”


状态提示: 第三十三章 堂规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第三十三章 堂规(2/2) 返回《大明枭臣》目录下一章:第三十四章 供状(快捷键→)

推荐阅读红色莫斯科大唐之最强熊孩子军工科技大秦:这个皇位舍我其谁我娘子天下第一国潮1980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乱战三国之争霸召唤我的谍战岁月红楼之挽天倾迷踪谍影雏鹰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