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Ctrl+D收藏本站!我的书架

混在大明当皇帝- 第八十五章 不拟州县不入台省 (上)(2/2)

文/钟忘川
混在大明当皇帝 | 本章字数:1159  | 混在大明当皇帝txt下载 | 混在大明当皇帝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坏娘子:七夫之祸万事如易医统江山扑倒吧,少爷天下图抗战之天下第一军大靖枭雄颠峰帝国校花的透视狂兵铁骨是怎么炼成的最强特种兵超级抗战系统

王璟若有所思道,“陛下的意思?”

“我的意思是说,翰林院这批官员整天待在朝中观政,虽然能够学习到不少东西,不过却有些脱离实际,难以觉察到天下百姓真正的疾苦。若是最后由他们主持朝廷大局,恐怕对大明对天下黎民百姓都不是一件好事吧。”郑德将自己的担心说了出来。

不过回头看到王鏊有些尴尬的脸色,他倒是立刻反应过来,这位好像就是一直在翰林院呆着最后晋升为吏部右侍郎。当着这位的面说这些,不是赤裸裸的说他不行吗?

“王阁老莫要多心,朕绝不是说你。”郑德讪讪地说了一句。

王鏊倒是显得颇有风度,毫不介意的说了一句,“臣明白。”

当然在皇帝的面前,还真没有人敢介意什么。

虽然无法判断他是否真的不介意此事,不过郑德也不会纠结于此。毕竟这位在他心里的分量并不重,他真正看重的乃是王璟而已。所以说了一句之后便看向后者,“你觉得呢?”

王璟也是颇为赞同的点了点头,沉吟良久道,“陛下所虑甚是。自先秦以来,有些士子自恃读了一些书,往往大言不惭,夸夸其谈,口若悬河,下笔千言,可是一接触实际,则束手无策,百无一能,误人误国,前车可鉴。如魏晋崇尚清谈,甚至有几日夜不倦,结果引来了五胡乱华,国破家亡。宋代重文轻武,大讲理学,结果积弱亡国,导致异族入主中原。这些人形势好时言辞犀利慷慨激昂,形势不利时或妥协变节、或迷茫困惑,了无主张,几陷国家于覆舟之灾。”

郑德闻言点了点头,对于王璟的这番回答也是颇为满意。经过王璟入阁这件事情的闹腾,也让他对翰林院也有了深入的了解。不过对于这个大明的储材之地,却是颇觉得有些失望。

就像王璟所说,这些被选为翰林留在朝中观政的官员,说是观政其实就是在六部九卿做些端茶倒水的工作。真的本事没有学到多少,倒是耍嘴皮子的功夫颇有见长了。这也是为何朝中除了内阁之外,其他衙门挑大梁的多半是从外放为官的官员之中挑选的。至于内阁只是一个帮皇上票拟意见的类似于秘书机构的衙门,倒是对于自身能力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只要会提提意见之类的即可。这也是翰林出身的官员能够一直占着,甚至产生了“非翰林不得入阁”的官场惯例的原因。

而且别看刘健等人谈论起朝政来头头是道,深得先皇的信任。但若是真的让他们自己去做,未必能够做的好。

“那针对于这种情况,你有什么好的办法?”郑德又询问了一句,显然有考究的意味在其中。

王璟想了想,“唐有‘不拟州县不入台省’之规定,所以臣认为让新科进士外放为官多积累实际办事能力,到时候再入朝为官比一直留在京城观政要较为妥当一些。”

王璟这番话倒是和郑德的想法倒是不谋而合,为何原来的六部尚书之中,只有礼部尚书张升的能力最低呢?显然这位就是因为长年待在京师,缺乏历练所致。

不过今年发生的事情已经太多了,尽管郑德有迫切想要将翰林院那班官员外放为官的念头,不过还是地按捺下急躁的心思,先将朝中的一切安顿好。

不是有句话说的好,攘外必先安内吗?


状态提示: 第八十五章 不拟州县不入台省 (上)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第八十五章 不拟州县不入台省 (上)(2/2) 返回《混在大明当皇帝》目录下一章:第八十六章 不拟州县不入台省 (下)(快捷键→)

推荐阅读红色莫斯科大唐之最强熊孩子军工科技大秦:这个皇位舍我其谁我娘子天下第一国潮1980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乱战三国之争霸召唤我的谍战岁月红楼之挽天倾迷踪谍影雏鹰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