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Ctrl+D收藏本站!我的书架

长河复生记- 第145章 守边夷(2/2)

文/大简
长河复生记 | 本章字数:1594  | 长河复生记txt下载 | 长河复生记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梨园秋八零娇妻奋斗生活皇帝卸磨杀驴,从边疆开始造反贞观楚王回望大明笑今朝大燕欢歌武灵战国万事如易覆汉大唐第一狠人回到宋朝当暴君民国:横行上海滩,我小弟有点多
道:“我祖上是斡达儿,所以汉姓武,我按族谱排智字辈。”

尕李广有些冒汗,自己堂堂正正汉人苗裔还没有族谱,斡达儿游牧人倒比自己还像汉人。

——————————

参考资料(与情节无关,不感兴趣的读者可跳过)

明朝兵部题奏

众所周知,17世纪的蒙古编年史都回避记述“当代史”,对林丹汗的事迹很少提及。因为明朝灭亡,末代皇帝崇祯没有正式的实录,虽有私修实录问世,其可信性存在很大问题。清朝开国时期的档案文献,主要是记述爱新国方面的丰功伟绩。

在明清改朝换代之际,大部分档案毁于战火。流传至今的明朝档案(以下简称“明档”),为数不多。“明档”中兵部题行档案占多数,而其中天启(1621—1627)、崇祯(1628—1644)两朝档案占压倒多数。其中一些涉及到崇祯五年的草原大战。

文书种类有兵部题稿、题行稿、行稿和兵科抄出稿、题行稿、行稿、塘报等。这些文书的原作者大体有三种人:一是钦差大臣;二是宣府、大同等地将军、地方大臣等;三是监视各地的太监。其中,宣大总督、宣大巡抚、宣大总兵、宣府总兵等人的题本和塘报占多数。

从文书的结构上讲括很多份多层次的文书。大体说来,最底层的士兵、特务、翻译、下级官吏等人将所掌握的军事情报口听报给自己的顶头上司,他们再将这些口报写成书面材料禀报到自己的上司,依次往上一级一级的呈报,最后报到皇帝面前。每一级官员在写报告时不得转述下级的报告内容,而必须逐字抄录。若需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在下级报告内容后面另加“据此看得”等字样,而后再发表议论。

所以,プ魑史料,明朝兵部题行有很强的可信度。

现摘录几条:

兵部尚书梁崇祯四年二月八日题,据宣府巡抚沈塘报,“崇祯四年二月初五日据插酋下夷使武刀儿计等口禀,有宣镇、独石边外住牧白彦台吉下部夷哭刊颗少气从奴酋营内逃回,随带男妇千余名口来投王子”。

————蒙古人如此大规模地逃离爱新国,转投察哈尔的记载,在清代满文文献里是见不到的。

兵部崇祯五年二月二十日行稿。据宣镇监视王坤题,据抚夷守备尹来春禀称,“插使田宰生等说称,王子要亲从独石边外沿边前来张家口讲讨赏物。……据中军武俊禀称,访得,夷人特哈特奈宰生说称,领得宣赏米粮,在插营喂养马匹练兵,只在二三月间要犯抢各处。本年二月十五日又据武俊禀称,原差探听家丁赵奉等报称,访得,插酋将各处精壮夷人并好马连日俱调赴东行,早晚不知要抢何处。本月十六日据张家口堡守备黄忠禀报,本月十四日夷人讨卖密说,插酋差人每哨调去夷人二十名,要往南朝作歹。”

兵部崇祯五年三月一日塘报,据监视宣镇太监题,据张家口堡守备黄忠于二月二十六日禀呈,“本日据直门长哨陈耀报称,插酋王子于本日巳时分从边外地名新修库房起身前往正北去,又将市圈内货卖夷人俱调出边外等因禀报到臣。”

兵部崇祯五年三月二十日题,据宣镇太监王坤题,宣府总兵官董继舒报降夷事,“审得来夷名鹅毛兔,原系辽阳人,年方八岁,被哈喇汉家达子将役父母一家五口抢去。后母到草地又生下召力兔,今已四十余年。于天启六年,被插汉儿将役弟兄二人抢来,分与头目在打儿汉宰生,住在地名恰束太驻牧五年,自己过度。崇祯四年,插汉儿王子率众夷前往好儿趁家厮杀,本年十月内方回。今又闻说,好儿趁下夷人三四名来投插汉王子,报说,好儿趁、古尔班哑不哈家要往东与奴酋合兵一处,剿杀插酋。今插酋恐各家会合势众,于崇祯五年二月二十三四、将银米约有二三万,给赏各部夷人,有赏二三十两,有赏一二十两,有赏米面等物,俱赏完,带领夷人约有数万,星夜前往好儿趁、古尔班哑不哈。”

———林丹汗于二月二十一日亲自到张家口边外,二十六日,林丹汗突然离开明边,往北去。

根据投降的鹅毛兔供词,科尔沁(=好儿趁)和阿鲁蒙古(=古尔班哑不哈)将与满洲人联合,征战察哈尔。林丹汗“恐各家会合势众”,在二十三、四日,将所得赏物分给部下,连忙离开明边,准备迎战敌人。

可见,满清史书中所称:林丹汗四月知道消息后立刻仓皇西逃是完全错误的。


状态提示: 第145章 守边夷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第145章 守边夷(2/2) 返回《长河复生记》目录下一章:第146章 好鞑子(快捷键→)

推荐阅读废物皇子:为何要逼我做皇帝?抗战之烽火燃血军工科技乱战三国之争霸召唤红色莫斯科激活帝王系统,开局召唤典韦水浒话事人帝国第一驸马戎唐大国军舰我的谍战岁月霍格沃茨:我真是模范巫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