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Ctrl+D收藏本站!我的书架

舌尖上的唐朝- 第三百二十一章 东北菜(2/2)

文/小陆探花
舌尖上的唐朝 | 本章字数:1141  | 舌尖上的唐朝txt下载 | 舌尖上的唐朝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梨园秋医统江山三国之孔明之师文娱之小演员的日常兵锋无双万事如易一世唐人魂断武周部落帝国我的三国学院大靖枭雄战狼兵王

“原来这真的就叫乱炖啊,你小子不地道,这种菜我等都会做了。你拿这种菜式来应付我们,太不厚道了吧?”河间王听后笑骂道,这种方式看起来好简单的样子。

“那可不一样,你们看着菜的配菜,很多东西其实只有东北才有,自然只有那边的配菜才能炖出来这种味道,所以才叫东北乱炖!”李好做的东北乱炖,自然不会是简单的乱炖。所有的菜里面,有很多真是东北那边的特产。

食物原料、自然资源,应当是饮食文化,尤其是人类更多依靠自然本身阶段饮食文化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环境因素。东北广被的森林,在经受了良久时间的巨大生态改变之后的后世,仍有1700万公顷的自然林区,占全国森林总资源的60。

众多种属和数量的qín_shòu栖息在这里,它们和丰富的植物性山产品一同向这里的人们供献了美味的食珍。丰富的水域为人类提供了种类繁多、数量丰富的鱼类。广袤的平原草地则是得天独厚的畜牧乐园。

根据人对东北地区1419世纪见诸文录确曾被人们用作过食料的食物资源的初步研究所统计的很不详备的数字,情况大致是:禽类70余种,畜兽类50余种,鱼类100余种,果实类60余种,菜蔬类100余种,谷物类40余种。

直到20世纪中叶以前,东北的大部分地区还基本是“棒打獐子瓢淘鱼,野鸡飞到饭锅地广人稀,应当是东北饮食文化圈另一个不可低估的非常重要的文化特点。东北地区的人口稀少和生存空间广大,便决定了单纯“靠天吃饭”模式的经济生活。

人口对自然的压力微弱得似有似无,生态环境近乎初文状态,稀薄人口的消耗只是无数禽、兽、鱼、果蔬等自然产物的极少的一部分。这就使东北地区的生杰长久地保持着基本平衡的状态。

东北这块食物乐园,直到本世纪初以前,一直都未因食物的压力而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丰富的食物资源和相对稀少的人口之间,形成了合理的协调关系,在自然界的食物链循环过程中,尚未出现内地许多地区那样因人的插入而造成各营养级层次结构的颠覆崩溃。

东北地区的居民,在漫长的历史上都是畜牧、狩猎、渔捞、采集、种植这样顺序合理的生产方式,都是以肉食(兽、禽、鱼、乳)为主,植物食物(五谷、蔬果)为辅的合理的食物结构。

丰厚的冬贮,是东北地区人们饮食文化的聪明创造。由于无霜期短,人们吃地产蔬菜的时间只有6个月左右。为解决漫长冬季对蔬菜的需要,东北人,尤其是下层社会广大民众,都要在夏季里蔬菜品种多、数量多又价格低廉的时候大量晾制干菜。

入秋之时则要大量窑藏白菜、萝卜、马铃薯等越冬蔬菜。同时要大量渍酸菜、腌制品种丰富的各种咸菜。这是历史传统,也是直到后世仍在广大农村保留着的风俗。

“呃,那这个鸡汤应该没什么特别吧,我大唐各地都有养鸡。往锅里面一煮,放点蘑菇就好,你该不会说这个蘑菇也是东北的特产吧?”一群人听着李好介绍着东北菜,忍不住对刚端上来的鸡汤再次点评了一番。

【】


状态提示: 第三百二十一章 东北菜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第三百二十一章 东北菜(2/2) 返回《舌尖上的唐朝》目录下一章:第三百二十二章 战争的结束(快捷键→)

推荐阅读废物皇子:为何要逼我做皇帝?抗战之烽火燃血军工科技乱战三国之争霸召唤红色莫斯科激活帝王系统,开局召唤典韦水浒话事人帝国第一驸马戎唐大国军舰我的谍战岁月霍格沃茨:我真是模范巫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