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Ctrl+D收藏本站!我的书架

帝国的黎明- 章 141 吐论多英音-2(2/2)

文/鼓元吉
帝国的黎明 | 本章字数:1197  | 帝国的黎明txt下载 | 帝国的黎明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抗日之乱世英雄乱世国宝文体时代特战狂狼霸行三国北朝汉月红色重生之少帅东北大帝清末文抄公西周天子忍校教师,我教书就能变强谍影:命令与征服
家放心,所谓食人之禄,忠人之事。将来我们水师在南海一天,大食海盗就一天不可能像从前那般嚣张。”“赵将军真是小民等人的再生父母啊。”孙绅放开了刘公亮的衣袖,就要站起来下拜,、赵行德坚持不受之后,他才讷讷坐回座中,一脸悲喜交集,旋即又充满忧色,仿佛心头始终耿耿于怀似地。聂司伟见左黄二位大人脸上表情僵硬,也上前安慰了两句,实则暗示他不要做得太夸张,反而让其他人尴尬。

“水师常在南海巡弋,说得倒是轻松。”黄元龙看着众海商上前与赵行德和众谁是军官攀交情,心中腹诽道:“听说水师炮船齐射一次,就是数百贯银钱灰飞湮灭。再加上战船修造、维持,平常训练,建造码头,水寨,这全都是拿银钱往上堆的。南海水师有禁军员额不足两万,消耗的粮饷却足以和几大行营相比。朝廷靡费巨资供养水师,得益的是这些豪商,还有这位赵先生,但负担朝廷赋税的,却是大宋所有的士绅和百姓。”他皱起眉头,暗道,“有朝一日我去鄂州参与议事,宁可裁减水师的开支,也不可再平白增加什么赋税了。”

当此之时,黄元龙心里如是想,却没表现出来,只是若有所思看着席间的这些人。

哪些人是从海上贸易得益最大的?哪些人与海上贸易并无瓜葛?广州之役前后,陈公举与黄元龙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而赵行德和陈东、陈公举无疑是一伙的,所以二陈定不会同意裁撤水师的粮饷。而当朝廷真的增加赋税的时候,本分士绅,靠田租过日子的世家,甚至耕读传家的读书人,在裁撤水师粮饷和增加赋税之间选择,很大可能会赞同裁撤水师的。

在座的许多文官,以及和海上贸易没多大干系的商人,一听到“平辽税”,眉头就不自觉地皱了起来。可是,朝廷就是那么一本大账,拆东墙补西墙也不是办法。朝廷又要北伐,又要维持这支庞大水师,将来开支必然不足。如果大部分廪生都觉得水师靡费粮饷,反对加税维持水师的话,自己就有了和二陈相抗的资本,毕竟这学政的位置,是廪生们推举出来的。

黄元龙暗暗盘算着,席间不知何故安静了下来,他也恍然不觉。

“水师驻泊广州多日,叨扰各位了。”

赵行德笑道:“剿灭贼寇时,获得了一批大食那边的上好器物,这次正好带过来,给各位赏玩一番,各位有看的上眼,便可喊价,价高者得。所得的银钱,全都拿来赈济百姓。”

他对刘虞微微点头,目光看向门外。

十名舞姬托着木盘缓缓走了进来,站定之后,市舶司使刘虞走上前去,一一将器物上覆盖着红绡取开,四下顿时响起一片吸气,赞叹之声。只见十个托盘上各放置着造型不一的金银器具,如瓜棱金碗,银缠枝纹马头金壶,百合花纹镶红蓝宝石银方盒等等,这些一看就是海上的宝物,不走中原器物轻薄精巧的路子,宝物大而沉重,纹饰却极为精美,金银交错着千丝万缕,在灯烛光晕下散射着令人迷离的宝光。席间众人虽然见多识广,一时间也移不开目光了,某些人甚至屏住了沉重的呼吸。

“乖乖,单一个金杯子,怕不就有一斤重。”孙绅咧了咧嘴,低声道,“不过我喜欢。”-- by:da50s2x|15582|4390577 -->


状态提示: 章 141 吐论多英音-2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章 141 吐论多英音-2(2/2) 返回《帝国的黎明》目录下一章:章 141 吐论多英音-3(快捷键→)

推荐阅读谍影:命令与征服忍校教师,我教书就能变强满唐华彩我娘子天下第一黜龙大秦:这个皇位舍我其谁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扼元迷踪谍影大唐腾飞之路红色莫斯科乱战三国之争霸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