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Ctrl+D收藏本站!我的书架

帝国的黎明- 北宋时期煤炭的开发利用(3/6)

文/鼓元吉
帝国的黎明 | 本章字数:2020  | 帝国的黎明txt下载 | 帝国的黎明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抗日之乱世英雄乱世国宝文体时代霸行三国特战狂狼红色北朝汉月重生之少帅东北大帝清末文抄公西周天子忍校教师,我教书就能变强三国武将战秦末
这样多的木材所得到的生铁还只是初级产品,要把它们加工成各种器皿用具、武器、农具、铸币或炼钢,这种再溶炼,又将烧掉多少木炭。不言而喻,铜器和铜铸币的生产也同样是如此。而根据明代炼铜,“大率一箩可得铜一斤,以每秤铜一料用矿二百五十箩、炭七百担、柴一千七百段”[49]比例估算,炼铜消耗燃料数倍于炼铁。此外,陶瓷业、煮盐业、酿酒业、金、银、铅、锡、矾矿冶业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用能与各种木器的制作,建筑用材、毁林开荒等等,一年耗用木材将以千百万立方计。如从五十万年前北京猿人学会用火算起,累计到宋代,所耗费的木材数将是一个惊人的天文数字,而这是以砍伐森林资源为背景的,以迄宋代,林木资源寥寥可数,而生产、生活所需能源孔急,终于形成了上述的传统燃料危机。重新估价和广泛开发、应用煤炭能源也就自然地落在宋人身上。而我国煤炭蕴藏资源丰广,则提供了广泛采用的有利条件。在煤田不易发现的地方,人们也会找到别的木柴代用品。如“蜀又有竹炭,烧巨竹为之,易燃无烟耐久,亦奇物。邛州出铁,烹炼利于竹炭,皆用牛车载以人城”[50]。这是南宋初年陆放翁之见闻,可见竹炭之用,北宋时便已有之。在寻找新的燃料能源的同时,宋人也开始注意到了节约能源的意义。在京畿路造酒业中,就有人发明了一种新型节能灶,曰连三灶。史称:“畿内酒坊等处连三灶,岁省柴四十余万斤,推之陈留一县,省三十二万斤,约诸州岁省柴钱十六万缗”[51],可见这一新型节能灶的发明与推广,确实节约了大批燃料。仅陈留一县,一年便可省三十二万斤柴,数目可观。就象下文要说到的那样,宋代矿冶手工业的发展需要,必然要促进煤炭的广泛使用;而煤炭的广泛应用,又大大地推动了宋代矿冶业的发展。关于此,宋人苏轼的《石炭诗》作了最好的说明。原诗解题云:彭城旧无石炭。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以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君不见前年雨雪行人断,城中居民风裂肝。湿薪半束抱衾裯,日暮敲门无处换。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万车炭。流膏迸液无人知,阵阵腥风自吹散。根苗一发浩无际,万人鼓舞千人看。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南山栗林渐可息,北山顽鑛何劳锻。为君铸作百炼刀,要斩长鲸为万段[52]。这首诗揭示了北宋冶铁手工业与煤炭的依存关系。徐州是北宋重要的产铁地之一,“自古为铁官商贾所聚”。“地既产精铁,而民皆善锻”[53]。但木柴燃料的危机,它也未能幸免而同样奄奄一息。后苏轼派人在本州白土镇找到了煤,才给徐州恢复了生机,带来“根苗一发浩无际,万人鼓舞千人看”的欣欣景象,给冶铁业开创出了一个“烁玉流金见精悍”的崭新局而。造出的兵器也比以往的锋利。由于有了煤炭,此后几年,徐州岁制的诸般兵器、上供简铁“数目浩瀚”。而且新“置徐州宝丰监,岁铸钱三十万缗”[54]。煤炭确实把徐州的铁冶技术和生产能力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三、手工业生产用煤北京钢铁学院曾对出土的宋代生铁实物作过化验分析,其鉴定为“生铁普遍含硫较高,一般较汉代高四至五倍,个别则有含硫高达1%。除个别的可能是用特殊的高硫矿而外,多数则可能是用煤冶炼”[55]而由于煤炭(不包含焦炭)自身含硫所致。科学鉴定已表明宋代的生铁多由煤炭炼成,这在文献中也是有所反映的。先看北宋的河东路(约当今日我国煤炭基地之一的山西省大部分地区,煤田遍布该省三分之二以上的县),仁宗时,因西北用兵,曾在该路晋、泽、石三州及威胜军等地就地利用铁、煤资源铸造大、小铁钱,以助陕西军费[56]。于是引起民间私铸,河东货币一时大乱。当时知泽州李昭遘说:“河东民烧石炭,家有橐冶之具,盗铸者莫可诘”[57]。因为河东民间私铸铁钱也是用煤炭。当时知太原府韩绛说:“本路铁矿、石炭足以鼓铸公钱”[58]。而且从李昭遘说的“民冒山险输矿炭、苦其役”[59]的情况来看,铸钱的煤炭往往是以赋役形式取自老百姓。熙宁八年,神宗皇帝一次就诏令“河东铸钱七十万缗外,增铸小钱三十万缗”[60]。可见此地煤、铁产量之多。也才会造就了一批“以地寒民贫,仰石炭以生”[61]的人。如果没有广泛的社会消费,河东是不可能出现这样一批以煤炭为生计的人的。河东铸钱是用煤炭,而炼铁及其它铁器制造业也离不开煤炭。在宋代许多谈及河东冶铁的文献中,每每是“铁、炭”并提。如“河东铁、炭最盛”[62],这表明河东冶铁业已和煤炭结成了不解之缘。地处我国淮北煤田带上的徐州,其冶铁、兵器制造业依靠煤炭的发现才被救活,并得到发展,见前引《石炭诗》。再看煤炭储藏量最丰富的华北地区。河北路的磁、相二州是宋朝的主要产铁地之一。宋初就在此各设务、监[63]。沈括言:“今河北磁、邢之地,铁与土半”[64]。据《宋会要》所载,磁州武安县固镇冶务,年产铁一,八一四,二六一斤,元丰元年,年产达一,九七一,○○一斤[65],占同年宋代铁产总量五,五○一,○九七斤[66]的35。8%强。足见磁州铁矿资源之雄富。熙宁八年,沈括察访河北,“至磁州锻坊
状态提示: 北宋时期煤炭的开发利用 -- 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快捷键←)上一页:北宋时期煤炭的开发利用(3/6) 返回《帝国的黎明》目录下一页:北宋时期煤炭的开发利用(3/6)(快捷键→)

推荐阅读谍影:命令与征服忍校教师,我教书就能变强满唐华彩我娘子天下第一黜龙大秦:这个皇位舍我其谁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扼元迷踪谍影大唐腾飞之路红色莫斯科乱战三国之争霸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