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Ctrl+D收藏本站!我的书架

朱门风流- 明朝中后期服饰文化特征探析(转)(6/7)

文/府天
朱门风流 | 本章字数:2122  | 朱门风流txt下载 | 朱门风流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乱世摄政王神级催眠师启明星探案集三国之吕布天下替天行盗都市异能特种兵错误的恋爱姿势骗了康熙超级单兵三国之江山霸业星的辉耀红缨记内
都积胜图》,画面上反映了北京的“朝前市”不仅有布匹、绸缎、皮毛等服装原材料,而且还有衣裳、冠巾、靴袜等成品在鳞次栉比的货摊上出售。

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署名“实父仇英制”的《南都繁会图卷》,也反映了明朝后期南京市面上有大量的巾帽、靴鞋等物正在制作或出售。[61]

尽管棉布取代丝织品成为了最主要的服装用料,但丝绸仍不失为上流社会和对外贸易不可或缺的商品。湖州的生丝、潞安的绸、杭州的缎、成都的蜀锦,不仅畅销全国各地,而且远销海外。尤其是苏州及其附近的村镇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清贫者自力更生,富裕者雇佣人手,全家从事商品生产,绫罗绸缎“转贸四方”,成为全国丝绸业中心。时谓“吴人以织作为业,即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内阁首辅徐阶(1499-1574)虽贵为宰相,也“多蓄织妇,岁计所织,与市为贾”[62]。甚至连徐霞客(1587-1641)这样的家庭,在父亲死后,母亲王孺人撑持家业,亦是“好率婢子鸣机杼”,“凌晨起,取纺车置蓬下,豆实垂垂,机声轧轧,数十年如一日也”。所织产品并非仅仅为了满足自身生活需要,而是投入市场进行交换,“持向吴门货吴侬,拟赛齐纨卑蜀木童”[63]。这是当世服装生产商品化的一个缩影。。

服装行业商品化程度不断加深,便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松江在“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为单署袜,极轻美,远方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23]。这些以做袜为生的“合郡男妇”,表面上还维持着生产的独立性,实际上已成为在包买主控制下从暑袜店“给筹取值”的雇佣工人;而暑袜店商人不仅割断了小手工业者与原料市场的联系,而且也割断了他们与成品市场的联系,直接支配生产,变成了包买主,商业资本转化成了产业资本,这正是列宁所论述的“商业资本的最高形式”2。

当时苏州市场上还出现了服装行业劳动力的买卖情况:“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缎工立花桥,纱工立广化寺桥,以车纺丝者曰车匠,立濂溪坊。什百为郡,延颈而望,如流民相聚,粥后俱各散归。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64]由此看来,这些出卖劳动力的工匠确属拥有人身自由而又没有任何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的劳动者,具备劳动力转化为商品的两个必备前提,他们与雇主之间的关系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染房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所谓“朝不保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65],说明他们完全靠出卖劳动力维持生活,与机户之间是一种迫不得已但又是自觉自愿的雇佣劳动关系。明朝中后期服装行业的这些异动现象,表明旧的生产结构和生产关系即将走到尽头,再往前跨一步就将迈进资本主义的门槛,古老的封建大帝国至此隐约透射出了一缕新世纪的曙光。

注释:

1按:魏塘镇系嘉善县城所在地

2列宁.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商业资本的最高形式下,包买主把材料直接分配给‘手工业者’使其为一定的报酬而生产,手工业者成了在自己家中为资本家工作的雇佣工人,包买主的商业资本在这里就变成了工业资本。”列宁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59,328-329.

参考文献:

[1]叶梦珠.冠服[a].阅世编:卷8[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2]明太祖实录:卷30[m].洪武元年二月壬子.

[3]明太祖实录:卷49[m].洪武三年二月甲子.

[4]明太祖实录:卷55[m].洪武三年八月庚申.

[5]舆服志三[a].明史:卷57[m].中华书局,1974.

[6]李善长.服舍违式[a].明律集解附例:卷12[m].光绪戊申(1903)重刊本.

[7]张瀚.风俗纪[a].松窗梦语:卷7[m].中华书局,1985.

[8]朱之瑜.问答四[a].朱舜水集:卷11[m].中华书店,1984.

[9]安陆府部·风俗考[a].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1142)[m].中华书局,1934.

[10]风俗志[a].新昌县志:卷4[m].万历.

[11]风俗第六[a].茶陵州志:卷上[m].嘉靖

[12]周玺.垂光集:卷上论治化疏[a].四库全书本[m].

[13]李梦阳.拟处置盐法事宜疏[a].明经世文编:卷138[m].中华书局,1962.

[14]李维祯.吴雅士家传[a].大泌山房集:卷71[m].

[15][16][28][41][48][50][51][55]顾起元.正嘉以前醇厚:卷1[a]、王符潜夫论:卷4[a]、俗侈:卷7[a]、巾履:卷1[a]、民利:卷2[a]、女饰:卷4[a]、服饰:卷9[a]、尼庵:卷2[a].客座赘语[m].中华书局,1987.

[17]民风解[a].博平县志:卷4[m].万历

[18]风俗[a].郓城县志:卷7[m].崇祯

[19]风俗[a].永丰县志:卷2[m].嘉靖

[20]人事志·风俗[a].六合县志:卷2[m].嘉靖

[21]风俗[a].通州志:卷2[m].万历

[22]何乔远.名山藏·货殖记[m].

[23]范濂.云间据目抄:卷2记大观[m].

[24]顾炎武.日知录:卷28冠服[a].内丘县志[m].上海古籍出版

状态提示: 明朝中后期服饰文化特征探析(转) -- 第6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快捷键←)上一页:明朝中后期服饰文化特征探析(转)(6/7) 返回《朱门风流》目录下一页:明朝中后期服饰文化特征探析(转)(6/7)(快捷键→)

推荐阅读大唐:长乐请自重,我是你姐夫寒门风骨从嬴政开始:历代皇帝陆续降临红楼:开局加载嫪毐模板三国:幽燕铁骑踏天下南宋之帝王大业最强大唐之席卷天下烟冥望阡陌三国:重生为阿斗,开局扶刘备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开局成为诸葛亮师弟汉末逆流(三国杀之成王败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