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政治是利益的延伸,所以每一次大局上的变化,都会带来可能的利益的重新分配,而这时候,各种政治斗争就会层出不穷。要打仗了,有军备;饥荒了,粮食;打了胜仗,有战利品;打了败仗,有损失;要扩军了,有官吏分配;收复了领土,有土地需要分配、有政府部门需要建立、有很多的官吏需要补充;还有内部的有潜力的青年才俊,世家大族都想抢;……
而这些细微处的貌似微小的政治斗争和利益的分配,对于新派系的形成和派系利益的界定,以及以后政治斗争的目的和可能的手段,都会有着巨大的影响。
所以这些细微处的细小点,是不能被忽视的。因为这是一本真实而深刻的书,他真实在他的发展是顺理成章的,深刻在每一个变故的背后都存在着那么合理的解释。
政治的本质是利益。主流文化的本质是为政治服务的。经学是因为愿意为政治服务,愿意为政治牺牲,所以被立为官学。而人读书,在当时有很多是能起与草木而立于庙堂之间。
在那个年代,百家学术,谁能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看待问题,分析问题,那么谁就是主流,谁就会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从而受到学子们的追捧。也因而经学才会有所谓的“师法”“家法”这些无法超出的禁锢。而从来这些经学都只有更适合,所以,很多时候,提出这些学术的人的观点,又会真正的影响到政治的走向。
所以,书中的人物会经常的论争学术,会有长篇的讨论和争执。可能或许这些写成外篇或者补充貌似不错,但是我觉得还是写在书里面好。很多人觉的烦冗,想想,今天本来希望看到更往前一步的,结果还是全部在论争……,谁都会有点失望吧……
从河北开始作为一个单独的势力,他必须有自己的理论支持和政治观点。这时候,选择的理论好坏,直接对行政体系,有着直接的影响……
而这个时候,学术政治上的大讨论是不可或缺的,要不然谁知道你这个理论和制度从哪里出来的?天上掉下来?
我想很多东西,如果回头去看,可能就恍然大悟了。原来这样的变化是自然的,是成长的烦恼啊。
我觉得,风格的变化,在于地位的变化,在于接触的阶层的变化,也在于主要斗争方式的变化。
前期是战场,后期是朝廷……
而这时候,主角的成长是非常非常关键的。
而为了主角的成长,貌似猛子大大被了繁琐的名声……
但是这是成长的烦闹,取舍的烦闹和学习的烦闹……
是正常,合理的
能力越大,地位越高,责任就越大,一个大头兵可以不管不顾任意冲杀,一个低级军官就必须顾及同袍生死,一个中级军官就必须考虑团队生存,一个高级军官就必须思量战场全局,一个元帅就必须考虑国家利益,而做到一国实际上的领袖,就必须为天下生灵和历史进程考量了.这也是一本成熟的历史小说应该有的风格变化.
====================
书评九:
关于主见和制衡的我的理解:
什么叫主见?
作选择题的时候,能选对的就行了。
能听得进别人的意见建议是好事啊。
三个臭皮匠还顶一个诸葛亮呢……
自己不擅长的科目,让擅长的人去做,这是没错的。
很多时候,你的是对的,但是不是最合适的。有一帮人能帮你把最合适的找出来,这个是没错的。
政权是肯定需要制衡的存在的,缺乏制衡的政权,在主掌权利的势力青黄不接的时候,就会陷入危机。之前的秦始是如此,汉武也是如此。之后的大宋是如此,大元也是如此,大清的青黄不接的代价好像更是惨重……
只是最适合的政策,没有最合理最正确的政策,所以就需要有人有势力不断的去追求去探寻最适合的政策,去寻找最合适的做法。而这就需要有竞争,而缺乏制衡的政权永远缺乏良性的合理的竞争。而所谓的窝里斗,那是属于内讧,是恶性竞争。
更何况,对于豹子来说,他有长公主在手,现在主政的也是长公主。只要长公主不失,那么天下无人能动其分毫。
看到他在大漠的时候晋阳事变了没?
有长公主在,目前,再怎么制衡,只要他自己没有不适合的野心,都对其无效的。既然如此,何必在乎什么制衡呢,你们愿意,你们搞去,只要不影响大业。他培植一个个他觉得合适的势力,团体,让他们去慢慢的形成制衡,这不好吗?
在河北,他先后培植大了俩个势力,一个是洛阳的老臣,然后在接驾天子之后有培养了一个西凉文臣如贾诩等人,这些是和原来的河北士人形成了文人内部的制衡。在超堂之上,只有存在不同的声音,然后大家经过合理的谈论,才能去尽可能的找到一个最合适的方案。这就是制衡的目的。并不是所有的制衡都是窝里斗,很多时候内部学术方面的制衡,反而能促使大家更加努力的去寻找最合适的方案。
仗是要打的,兵是要招的,都是要定的,你们想炒,想讨价还价,这个是合理的。合理的讨价还价,可以接受,总比成为反对势力好吧?不合理的讨价还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144400/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144400.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罗兰_死亡骑士书友的一些书评)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猛子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