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这可是实打实的提升!
此外,第三批次“薛远征”级的自动化程度也更高,而由此带来的好处是,舰员与航空部门人员分别减少了15与12,共减员800多人,由前两个批次的5600余人减少到不足4800人。
关键还有,前两个批次的“薛远征”级会在中期大修的时候,按第三批次的标准对电子设备进行升级改进。
要说的话,“薛远征”级绝对是划时代的产物。
客观的讲,“薛远征”级的意义不在“陈炳勋”级之下,是一种能改变海战游戏规则的存在。
因为几乎没有缺点,所以在第三次全球大战爆发前,“薛远征”级的规划建造数量已经达到9艘。
得益于航母作战能力大幅度提升,帝国海军的战术体系也发生了变化,并由此开始了第三轮变革。
只是,没人能否认,发起第三轮变革的并不是一种航母,而是一个人。
严格说来,帝国海军的第三轮变革其实是第三轮军事改革的组成部分,为帝国整体战略服务。
其实,这也是第三轮军事改革的一大特色。
之前两次军事改革,各个军兵种,特别是三大军种,基本是各行其是,最多也就是相互交流,不存在统一指挥,以及统一调配的可能,因此前两轮军事改革所产生的影响,没有大到改变战争面貌的程度。
在周涌涛的推动下,第三轮军事改革从一开始,就是以帝国的总体战略为核心。
推动这次军事改革的不再是各个军兵种的战术需求,而是帝国的整体战略。
关键还有,指挥改革的不再是各个军兵种的司令官,而是帝国的最高军政统帅。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149827/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149827.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135章 超级航母)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闪烁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