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鼎蛟带着宋应星吃过晚饭,中间要小酌了几杯,这才依依不舍送他离去。
曹鼎蛟亲自送了宋应星出门,董非在旁边有些吃醋,便道:
“大人,您为何如此看重此人,仅仅是见面就赋予如此大任,须知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啊。”
曹鼎蛟差异的看了一眼开出了的下属,日久见人心的事都让你知道了,渍渍渍,可宋应星的人品他还是知道的。
吉林大学历史学教授龙欣宇评论:
“宋应星在各个领域中体现的lún_lǐ思想,笔者的认识是,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小官吏,宋应星忠君、尽职、关注民生、反对不正之风等想法和行为。
是在认同并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基础上求善求真,追求士大夫的完美的人格。
这样的人自然是可信的,他欠缺的就是一个平台而已。
大同府的衙役恭毕敬的赶着马车送宋应星回到了城南的住所,毕竟这里离学堂不远,宋应星就在这里买了几间新房。
大儿子儿子都住在这边,因为他不是在城外开辟了一块土豆田,所以他们宋家算是定居在此了。
大儿子宋士慧二儿子宋士意都是农民,当他们辛苦一天干完活回家吃饭时。
就看到衙门的衙役和父亲有说有笑地走了过来,他们二人都是傻乎乎的看着这一切,不明所以。
宋应星的老妻还躲在房中打量着外面的一切,宋应星把几个衙役打发走了,家里人这才缓缓的走了出来。
宋夫人便道:“汝不是去作坊交付东西去了吗?怎么会招惹上衙门的人?汝这老不休难不成犯了事了?”
宋应星脸上的笑意却是再也掩盖不住,人生得意时,从背后的包裹之中拿出了官服和印信,便道:
“嘿嘿嘿,不才宋应星承蒙巡抚大人看中,入巡抚衙门担任文书,在不布政司内行走,你们爹当官了,嘿嘿嘿。”
宋应星笑得合不拢嘴,虽然他是个大家,可多多少少也有一些虚荣心啊。
宋应星的夫人不敢置信的看着他,自家老头居然就一步登天了?这是老天爷开眼了吗?怎会有天上掉馅饼的事。
宋应星的傻儿子傻傻的问道:“文书是个几品官啊,有俺种地赚钱吗?”
宋应星:……
“明日,你二人把地退给官府,全部来跟着本官改进玻璃和香皂,都学着点,老夫还指望你们两个有点出息呢。”
几家欢喜几家愁,曹鼎蛟小小一个动作,却让宋家直冲云霄,怪不得古人常说三分能耐,七分靠贵人扶持。
三分归元气,七分靠打拼。
是夜,曹文诏急匆匆地找来了曹鼎蛟,拉着他说道:
“李自成又开始狗急跳墙了,现在还是深冬初春之际,他就开始变得不老实了,却不知道是何原因?”
曹鼎蛟皱着眉头,故意猜测着说道:
“叔父,他们有如此反常的行为,会不会和钱谦益冯全有关,不然这样反常的行为,在之前并未有之。”
曹鼎蛟袖口之中正藏着一封情报,这种东西他不能拿出来给叔父看,要不然……他这个幕后黑手岂不是要惨遭毒手,让叔父他老人家大义灭亲?
曹鼎蛟虽然也承认,辽东的丢失跟他一丢丢的关系,但他也是为了大明减轻负担啊,战略性放弃而已怎么能够称之为怂呢?文人的事,不该如此解释。
李自成的崛起还有北京的丢失,虽然也跟他有一丢丢的关系,可他依旧是为了大明好啊!
没看到朝堂上面的顽固势力被瓦解了很多吗?没看到那些来自于宗室的压力被老子解决了一大半吗?
没看到陛下正在逐渐的收回权利吗?咱们大明正在欣欣向荣的发展着,他曹鼎蛟的所作所为不过是要提出大明身上的腐肉而已。
所以,曹鼎蛟心中大义凛然地说道:李岩是谁,本官怎么不认识他?
锦衣夜行,总有人为了大明而负重前行,而他曹鼎蛟不过只是其中一人罢了。
……
曹文诏便道:
“钱冯二人倒是有煽动李自成的契机条件,估计就他们两个人最想鼓动李自成南征了。
只是,他们现在只在京城苟延残喘,哪来的实力和我们的几大边镇抗衡?”
曹文诏也并没有小瞧李自成,李自成的十万老营部队还是挺有战斗力的。
可是其他人马却不尽人意了,完全都是一堆老弱妇儒组出来的杂牌军,战斗力跟那些卫所兵差不多。
而大明这边,陕西孙传庭的秦军,宣府卢象升的天雄军,河南孙承宗的主力,曹文诏手下强悍的大同边军,台面上的实力就可以硬撼李自成了。
曹文诏实在是搞不懂李自成为什么要挑衅他们?若不是要留着李自成帮忙顶住一下辽东那边的压力,他们这些大明的边军,估计早早的就把李自成给灭。
曹鼎蛟又摸着下巴“猜测”着说道:
“估计李自成那边也有了自己的底牌吧,或许他已经想要投靠皇太极了呢?”
曹文诏赶紧睿智的反驳道:
“他李自成只要不喝多了酒,就不会干出这样的蠢事,投靠皇太极无异于自掘坟墓,对于他们大顺来说,不过是饮鸠止渴罢了,最多双方有些物资上的合作。”
曹鼎蛟便不再多说什么,其实他还知道的更多,李自成的野心可不仅仅是如此,他李某人已经想用出驱虎吞狼之计。
大明和大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185978/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185978.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361章国士待之)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李白才不白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