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杜嘉麟这句话就传到了杜嘉瑾那里。
玄一问他:“公子,您要不要再去探望老爷一次?属下可以帮您安排好!”
杜嘉瑾摇摇头道:“九公子和九夫人已经知道我还活着,我要是回去,那就是自投罗网!”顿了一下,他又叹息道,“爹爹知道我还活着,那就够了。我几年前假死蒙骗父亲母亲就已经是大不孝了,就不孝到底吧!”
玄一皱眉想了想,问道:“九少爷和九夫人会对公子不利?公子都隐去身份了……”
“不!”杜嘉瑾含笑摇头,神色温柔道,“他们会抓我回去坐那个位置,他们才能脱身去逍遥……”
什么?太子殿下和太子妃竟然要把皇位还给公子?这世上真的有不想当皇帝的皇子?
玄一想起自家主子,顿时又释然。或许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感情和心胸,所以自家公子才会将皇位让给现在的太子殿下,而现在的太子殿下却想将那个位置还给自家公子吧!
“玄一,这段时间要加强山庄的戒备g住,尤其是那些小动物,千万不能进出山庄!”
“是,公子放心!”太子妃的本事玄一也是亲眼见识过的,可不敢大意。
又是半个月过去了,凤舞还没有找到太子哥哥的踪迹,可是皇帝却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三月十七的傍晚,皇宫里敲响了丧钟,在位二十六年的大夏第六代君主天佑帝龙驭归天了。
国不可一日无君,当朝中文武百官听到丧钟赶到宫中,何公公便宣读了大行皇帝早就留下来的圣旨,让太子即日登基继位。
对此,不管是百官还是几位皇子都没有异意,太子册封两年来,百官们都看得很清楚,不只是先皇的偏疼,太子本身的确待人宽和又勤政,行事稳重,与小时候那个皇家小霸王全然不同。
百官们心悦诚服地拜见了新皇,然后才在新皇的旨意下安排大行皇帝的身后事。对此,礼部自有一套仪制,照搬就行。但同时,新皇登基的具体事宜也要确定下来,礼部才能提前做好安排。
一般说来,大行皇帝下葬以后,新皇就要举行登基大典,但大夏的这位新皇似乎特别不着急,硬是把登基时间往后推,谁来劝都不行。
按照大夏礼制,父母去世,子及在室女需守孝二十七个月。在皇家,基本上也是如此。只是新皇因为已经登基继位,既然是君,便与民不同,便以一日代一个月,只需守孝二十七日即可。因此,新皇的登基大典一般在大行皇帝去世后一个月左右举行。
可是我们如今这位尚未举行登基大典的新皇是个孝子,他不承认一日抵一个月的说法,非要为大行皇帝守孝二十七个月不可,还想将登基大典放到二十七个月以后。国不可一日无君,而没有举行登基大典,这新皇就难免有些名不正言不顺的,朝中大臣如何能答应?
最后双方协商的结果就是将登基大典定在大行皇帝去世百日之后。
大行皇帝在位二十多年,严格说来其实是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也不喜好奢华,给自己设计的陵寝也相对简朴,工程在历代帝陵中不算浩大,在几年前基本上就已经修建完毕了。
所以,大行皇帝大殓后在太极殿停灵九日,孝子贤孙及百官在此哭灵九日,而后葬入帝陵。
几年前静妃去世,凤舞心里一点不伤心,但身为儿媳,不得不在灵前哭灵,几日下来,好似大病一场。如今父皇去世,一来哭灵时间更长,二来她是真的伤心,三来她身怀有孕,四来她如今已经是后宫之主,总有些事情需要她亲自定下,这一场丧事下来,她足足瘦了好几斤,眼眶都深陷下去了,看得杜嘉麟心疼得很。
可是这个特殊时候,这么多双眼睛盯着,他除了下旨让凤舞免跪哭灵,其他的并不能多加维护。弄得不好,一个不孝的大帽子下来,杜嘉麟就算是皇帝也不得不心存顾虑。
好在凤舞怀孕已经整整四个月,胎也比较稳了,再加上凤舞本身是大夫,又修习了内功,虽然看起来瘦了很多,但胎儿还好。
守灵这几日,杜嘉麟几乎没有安生睡过一觉。实在疲惫了,也不过在榻上躺一躺,或者就趴在御案上眯一下。
相比之下,对身怀有孕,而且深得先皇疼爱的太子妃,如今尚未册封的皇后娘娘,凤舞倒是每天晚上都能回去睡一觉。可是,看到杜嘉麟这样,凤舞也心疼啊!
这是停灵的第七日,凤舞趁着杜嘉麟回来梳洗换衣服的时间拉着他在榻上躺一躺,她就坐在他身边,轻轻为他按摩头部穴位。
“阿九,你还记得以前说过的话吗?真正的孝不在这些外务上,这些都是做给别人看的。你有多孝顺父皇,有多么心痛父皇离去,父皇心里是知道的。正是因为父皇心里清楚,所以这些年才这么偏疼你。阿九,你可以难过,但也要保重自己的身体,不然父皇泉下有知,心里也会难过的。”
杜嘉麟浅浅笑了一下,将头蹭过去贴着她的泄,同时伸手在她泄微微凸起的地方轻轻抚摸着,声音沙哑道:“小舞,我有好几日没有跟我们的宝宝说话了,他该不会生气吧?”说着,他就跟她肚子里的孩子打起了招呼。
“爹爹的小宝贝,爹爹来看你了。因为小宝贝你的祖父走了,爹爹很难过,这些天又太忙了,所以才没有来看望你,你不会生爹爹的气是不是?爹爹知道,爹爹的小宝贝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0098/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0098.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215章 大结局六)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李筝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