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青花发色浓重鲜丽呈青翠浓艳,浓厚处有黑色锈斑,浓处用手抚摸时青花釉面上呈凹凸不平之感,这是“苏麻离青”料所特有的呈色效果,这种钴料在明宣德之后的朝代是没有的,因原料和配方的缺失,想仿都仿不出。
而谢老板一脸紧张之色,生怕自己这件青花不到元代。
陈松将玉壶春甁拿起,胎体厚重,但重量适中,又将瓶身水平放置,感受两头的重量,当对比后,也并未发现有问题。
“也许是错觉吧。”
陈松摇了摇头,将玉壶春甁摆正,放回原位。
也不知是不是陈松放得有些重,玉壶春甁与瓷砖的地面接触的一刹那,发出沉闷的声音。
声音虽小,但在安静的店铺内异常响亮,把众人都吓了一跳。
谢老板心脏都提到嗓子眼了,当看到玉壶春甁并未有损坏才松了口气。
陈松听到声音,心中一凝,接着狂喜,他对谢老板告罪一声,再次将玉壶春甁拿起,直接看向底足的螺纹痕迹,发现这个刚才被看了不知多少次的螺纹痕迹是如此的刺眼。
伸手在底足位置摸索一番后,又将底部的胎体和玉壶春甁内部的胎对比一番后,终于松了口气,心中兴奋不已。
没想到自己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瓷器不仅要看底,更要看其它位置的露胎部分是否一致。
古时根据所制瓷器的档次和大小规格不同,麻仓土的配量也不同,“凡要作细瓷,则等量相配;要作中等瓷,则配比为四比六,但配比最小为一比三”。因此在二元配方中,麻仓土含量的多寡,会造成胎质和外表的明显不同,麻仓土的含量的高,则足底滑腻感和粉状明显,反之则显粗糙.
麻仓土加入多寡并不是固定的25,实际上是有一个实践和摸索过程的,一则麻仓土较贵,资源紧张,二则根据所制器物档次来确麻仓土加入多少,三是个人的经验喜好有所差别,大多通过不断的试验,总结和观察来得知不同的比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并非胎中加入的麻仓土越多越好,超出一定的比例反而会使胎质变粗,因为麻仓土是不能单独制胎的,麻仓土的烧结度高,单独制胎烧制的话,烧出来的不是瓷器,而是像陶器。
麻仓土加入过量或加入的麻仓土超过一定比例,胎体胎面的粉质化是比较明显的,胎面常会有一层白色粉状物存在,用手也可以摸下来。
有些胎面还会有许多细小裂缝,吸水性也较好,在表面洒上一些水会立刻就干,新瓷根本不具有这样的吸水性。
所以,同样掺有麻仓土的元青花的胎质并非都是一样的,这也造成元青花的胎质胎色会有这么多的差异的原因。
这件底足的胎体与瓶身内部的胎体存在差异,说明这件的底是后加的。
王会长看到陈松惊喜的模样,忍不住问道:“是不是发现了什么?”
陈松点头道:“是发现了点东西,不过也让我明白了一些东西。”
瓷器的鉴定之法不外乎“五看”,即从造型、纹饰、工艺、釉彩、款识五个方面着眼。
以往看的都是真品,对赝品和作伪的手法只是理论,并未真正接触过,这件玉壶春甁的情况让陈松深感古玩作伪的手段高明和鉴定的难度,也让他惊喜万分,这种找出作伪破绽的成就感更甚捡漏一件真正的元青花,有种通过物品和作伪之人过招的感觉。
新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05072/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05072.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三百一十六章:以物品为媒介进行的比拼)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益鸟羽中谢谢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