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你们家那时候条件还可以,那时候的火柴和煤油灯可是贵重物品,不轻易使用,我上小学时只能跟老师要墨水瓶,再找些毛线,制作成一盏煤油灯,在那盏煤油灯的昏暗光线下,母亲在被卧里教我识字,凌晨起床在炕头写作业,我小时候眉毛很稀,后来越烧越茂盛,有一次,把被子也点着了,我只好坐在地上看书,风一从门缝吹进来,煤油灯就晃动,我就靠着门板,把煤油灯架在凳子上看书,这个学习的姿态保持了好多年才纠正过来。”
“哈哈,火烧眉毛属于正常,我头发都不知道烧了多少回了,也用墨水瓶做过煤油灯,不过我是将牙膏做成灯芯模插到圆孔里,再用布条做灯芯。后来村里通了电,但为了俭省每一分钱,依然每夜在煤油灯下看书,那时候我还是很迷恋读书的,尤其是一些通俗演义,可是借助月色通宵看过。”
“说起煤油灯,当年我刚在城里买了房子,把我父母接过来那晚,没想到停电,刚准备出去买蜡烛,我父亲找出个饮料瓶,用锥子在瓶盖上钻了个洞,剪了两根毛线插进去,问我要煤油时我才知道他竟然是在做煤油灯,当时我差点没晕过去,现在城市里哪还有煤油这玩意卖啊。”
郭春和王会长两人盯着跳跃的火苗,想起小时候趣事,越聊越兴奋,眼中都冒出了泪花,但陈松等人都能明显感受到他们两人悲伤的情绪。
陈松看着聊得起劲的两人,将碗放下,对众人指了指门外,悄悄地退了出去。
太阳已经下山,只留下晚霞的余韵照亮着天空。
看到老奶奶正在天井中满脸笑容地洗着菜,陈松快步走过去,笑道:“奶奶,让我们来吧。”
说完,蹲下,伸手把菜洗了起来。
“小伙子,你坐就行。”
老奶奶见陈松洗菜,顿时急了。
陈松劝道:“奶奶,没事的,我在家也经常做饭,您先歇一会吧。”
老奶奶拒绝道:“这怎么行,你们是客人。”
“那就一起洗吧,这样我们也能快些吃上饭,我肚子都饿瘪了。”
王泽摸了摸自己的肚子,还故意把浑圆的肚子往里缩,可怎么看都没见缩进去多少。
“好!”
老奶奶被王泽的动作逗乐了。
陈松将洗好的菜放进旁边一个空的铝盆中,老奶奶揭开水缸的盖子,拿起挂在水缸边的水瓢将水舀出,倒在铝盆中。
“这是......”
陈松看到老奶奶手上的水瓢,忍不住瞳孔一缩。
只见老奶奶手上的水瓢为青铜所制,椭圆形,前端宽流高高昂起,口沿饰重环纹,腹部饰瓦纹,后端一兽口衔器沿,身子弯曲成半环形作鋬,执鋬作蛟龙探水状,执鋬处有一个铁丝挂钩,腹下附有四个扁体兽形足,俯首曲体,魁伟庄重,极其稳健。
“前有流,后有鋬,四扁体兽形足......这是青铜匜!”
小邱惊呼一声,声音颤抖道:“看这样式,恐怕是西周之物。”
匜是古代贵族举行礼仪活动时浇水的用具,出现在约2700多年前的西周中后期,盛于东周,匜形椭长,前有流,后有鋬,多有四足,早期匜为青铜制,汉代以后出现匜金银器、匜漆器、匜玉器,相当于现代的瓢或舀水器,有的有盖,有的体高,有的全身布满花纹,造型不一。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有“奉匜沃盥”的记载,沃的意思是浇水,盥的意思是洗手洗脸,奉匜沃盥是古代在祭祀典礼之前的重要礼仪。
这一件匜为青铜材质,口沿饰有古老的重环纹,腹部也是瓦纹,还带四个扁体兽形足,完全符合西周时期的特征。
与此同时,屋内也传来王会长的惊呼声:“我去,全是小叶紫檀!”
新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05072/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05072.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三百四十七章:茶人不怕开水烫)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益鸟羽中谢谢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