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能行吗?”
“能行!问题是,师弟你得从军事的角度上判断一下……”
“没问题,可以成功,若是真的造反,我就去平叛。”
“好!”
……
钱谦益躺在内阁的太师椅上,闭目养神。虽然这些时日以来,地方士绅对于他钱某人多有误会,以至于连说他钱某人是王太师门下走狗的说法都出来了,但是钱谦益却始终认为,自己才是正义的。
他相信,假以时日,这些士绅只要还活着,就一定会理解自己。就在钱谦益畅享未来的时候,耳边却忽然传来了鼓声。
咚
咚
咚
内阁哪来的鼓声?
怎么会有鼓声传到这里?
难道是政变了?
想到这里,钱谦益猛的睁开双眼,循着鼓声所在方位看去:“登闻鼓!”
有人在敲响登闻鼓!
理论上讲,只有冤案,而且还是天大的冤案,才会让百姓们敲响登闻鼓。所以,除了洪武年间之外,其余时候,官员们是很不愿意听到登闻鼓声的。
因为鼓声响起,就说明天下有冤案!
可你们这群当官的,若都是好官的话,又哪来的冤案呢?
所以,为了证明我等文官的正义性,老百姓还是不要敲登闻鼓了,然后官员们灵机一动,就以保护登闻鼓的名义,把登闻鼓围了起来,不,是把登闻鼓挪进了一个庭院之中。
想要敲响登闻鼓,你得先进去这个院子!
想要进入这个院子,你得先获取许可!不然,就会被秉公执法的士兵们给拦住!
想要获取许可,你得先获得六科给事中或者某些朝臣的推荐。
可关键是,要是能认识这样的高官儿,哪里还会被别人欺负的只能来京城敲登闻鼓呢?
所以,到了现在,登闻鼓基本上已经沦为形式上的玩意儿,真实效果微乎其微。只能说最初设立之时,想法是很好的,但实际执行起来,并不理想。
所以,当钱谦益听到鼓声之时,第一反应就是:有人要对付老夫!有人要对付内阁?有人要对付太师!?
“朕闻,曩古历代君臣,当天下之大任,闵生民之涂炭,立纲陈纪,昭示天下,为民造福。”
怎么还有人背诵大诰?在登闻鼓底下背大诰,这是一般的百姓敢做的事儿?背后是谁?
不一会儿,都察院的人就来了,然后他们就看到了风逸:“小太师不帮助太师处理政务,怎么来这儿寻我们开心了?”
“我只能说,这里水很深,你们把握不住。”风逸淡定的道。说着就一边背诵大诰,一边敲鼓。
“当是时,君臣同心,志同一气,所以感皇天后土之监,海岳效灵,由是雨阳时若,五谷丰登,家给人足。”
片刻后,刑部、大理寺的也都来了。
“懂的都懂,我就不多说了。”
“斯君臣之逝,遐且久矣,育民之功,载诸方册,犹如见存。君子读诵至斯,陡然情怀感激,仰慕於千万古之下,恨不目击耳闻,乐此升平,以为庆幸。”
咚
咚
咚
片刻后,钱谦益终于离开了内阁,来到了此地,今日内阁是他当值,理论上讲,这事儿归他管,如果皇帝和太师都不管的话。
“小太师可否说明案情?小太师这是在哪儿受了冤屈不成?难道太师也不管?至于大诰,还是先停下来吧。”
看着终于到来的钱谦益,风逸才放下了手里的鼓槌:“钱大人乃是内阁大学士,我相信这事儿钱大人一定可以给我的兄弟一个公道。”
啪啪啪
伴随着掌声,一个老兵推着一辆一看就是关中出品的木制轮椅,吱呀吱呀的过来了。轮椅之上,坐着一个没了双腿、双鬓出现白发的中老年人。
“这位是东宁岛镇海公座下的楚军,是地地道道的国人,隶属于镇海公的国人,是我风逸的兄弟。”
“这位是我兄弟的亲兄弟,也算是我的兄弟。今日,我风逸就是来为了我兄弟要一个正义的!”
“我相信,任何一个心怀正义的大明百姓,在知晓我兄弟的经历之后,都会忍不住伸出援手,我也不例外。毕竟,我可是正直诚实小郎君风二是也!”
听到这里,钱谦益悬着的心就放下了。
不是冲着自己来的,这就好!
至于风逸此举,会让多少士绅倒霉,这重要吗?
“贤侄有何冤情,速速讲来,老夫一定会还你一个清白!”钱谦益一腔正气的道。
论表演,他也不差。
“我出身之时,父母就都是佃户,是当地大户杨家的佃户,我父亲名义上是杨家的义子,我母亲名义上是杨家的义女,都签了契约,所以,当我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和大哥就成了杨家少主的义子,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我们都将生生世世的为杨家服务……”
钱谦益缓缓点头,这样的事儿,在江南挺普遍的。
江南的大户人家,要是没有个上千义子义女,都不好意思跟外人说自己是大户人家,说出去丢人!
“后来,我们兄弟,得罪了府里的管事,然后这辈子都分配不到婆娘,只能给杨府干到活活累死、老死。老死之后,最多就是草席一卷,然后就扔到城外的乱葬岗之中,最后尸体被野狗吃掉,或者直接腐烂掉。”
“一想到这样的未来,我和兄长就不愿意。然后找了个机会,逃出了杨府,不过当时我一不小心掉到了陷阱之中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22101/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22101.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三十一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求月票啊))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熊二先生谢谢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