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一旦跨越,剩下的,就是水到渠成。
在身体也适应,意识到了自然气的涌入后。
这一阶段,自然气同样是左耳进右耳出的状态,产生的变化,只是“认识”跟“不认识”的区别。
接下来,第二道小关,用气。
这就是字面意思了,去尝试抓住钻进身体的自然气。
具体表现…
比如,鼓风!
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法术,就是主动让吸入身体的自然气集中,然后在指定的某一处,比如手掌处…释放出来。吹出来的风,就是自然气了!
而一系列法术的使用,都是这个概念。
不过正如人不能呼吸过猛一样。
对自然气,同样也做不到一次性摄入太多。
这就得讲到第三个小关,化气。
可听过一个词,叫“气沉丹田”。
找到丹田所在,然后用气,以鼓风同理,自丹田内部,创造出一个气旋。
这一阶段,就颇为困难了,需要一定程度的想象力。
毕竟修仙是终究不讲科学的。
制造这个气旋的存在,就是为了化气。
也可以理解为,是在体内装下了一块电池,起名为“气海”。丹田之内,气海犹在,修行便不太可能中道崩殂。
三关之中,化气最难。
而且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
自然气一旦集中,虽然从外而言,只是微风徐徐,一个初出茅庐的修行者,根本谈不上能挥手吹龙卷…
但从内而言,就算是毫无魄力的气旋,放错了地方,也会出问题的。
比如下三寸之地。
气旋如刃,要害命短。
两者集合,后果难言。
因此,除了一些无门的野路子,基本上都需要一位领路人的协助。共开气海后,接下来便可以不用管了。
而新手三关成功画句号,便可以开始真正的修行了。
首先是强身!整个过程可以理解为,通过长时间,持久性,大规模的吐纳,来用自然气给己身反复洗刷,上色。
这一目的就是利用自然气本身的特性。
如那白龙马,便是一泡尿,也能养出来许多龙来。
这自然气为修行之气,是仙人力量之根本,可谓本源。
本源之气,自然有妙用。
不过平日里,都是进进出出,来去匆匆。所以根本没啥作用,但如果针对性,重复性的去长时间集中刷洗身体,不谈能不能命长几岁,得个身强体健,还是没啥问题的。
当然于修行者而言,这个过程最重要的,就是打基础。
如果说最开始的习惯,练气阶段,属于精神层面。
那这一次,就是实实在在的身体层面了,
修行者是要与自然气惜惜相伴的,对于法术的使用等等,如果身体不能够对自然气产生适应性,那一切都无从谈起。
当然,准确的说,其实并不是让身体去适应自然气,而是让自然气反过来适应身体,
让自然气把身体当成家,而不是来去匆匆的一待。
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
就在于对自然气的利用。
如果只是精神层面,也就是自身去适应自然气的存在,那在对自然气的使用上,同样是一个主动的状态。
先要去抓住自然气,然后才能够用气。
虽然前面的步骤会被下意识得忽略,就像是躺在床上,端起旁边桌子上的水喝一口。端杯子这个动作,基本会被忽视,会理解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这当然是理所当然的!
但,这个理所当然,和呼吸相比,哪一个更省力呢?
而让自然气的聚集,变成如呼吸一样简单,就是后者,让自然气去适应身体,所带来的益处。
至于吐纳法?
也俗称为***。
就是任由自然气贯通奇经八脉,联络九窍。
以左耳为始,右耳为终。环绕一周,便是一个小周天。
周而复始,循环不断,得三十六数,便是一个大周天。
在整个过程中,都需要宁心静神,保持安定。否则自然气乱跑,也会出问题。
当然对于已经度过新手阶段的修行者而言,自然气就真的成了呼吸一样,便再也不用担忧乱流的风险了,即便是被人打残,濒死,最开始打下的基础,自然气对于身体的适应,依旧会孜孜不倦的进行下去。
当然,等周天作数,身形气流后。
不过是,刚刚踏出了小小的一步而已。
接下来,便是凡俗最向往,亦是许多初入门中的修行者,所渴望的事。
法术的应用。
何为法术?
是piupiupiu的放火球吗?
基本没错。
法术的体现有很多种层面。
西游记中,沙僧自言。
“惟我弟子无法力,乃卷帘大将受戒。愚弟兄若干别事无能,若说擒妖缚怪,拿贼捕亡,伏虎降龙,踢天弄井,以至搅海翻江之类,略通一二。这腾云驾雾,唤雨呼风,与那换斗移星,担山赶月,特馀事耳,何足道哉!”
腾云驾雾,呼雨唤风,换斗移星,担山赶月。
这,便是法术。
并且是大法术。
修行之人若想腾云,就必须先想办法飘起来。入命明心之境,想飞只是奢望,毕竟天地受重,哪能是随随便便,就让你自由的?
至于呼雨唤风,换斗移星,担山赶月。
那更是麻烦。
不过,有大法术,也有小法术。
对于初入门中的修行者而言,对法术并不是直接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23850/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23850.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59章 控水控火)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山猫大盗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