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潇首先研制的是超低频波的发射器。
低频波的发射器早就已经问世,并不是什么稀奇的机器。
因此,只要把这个机器的频率调低到一定程度,就相当于机器的关键结构已经完成。
这个机器要悬浮在空中,动力来源问题首先要解决。
辰潇考虑的是太阳能辅助动力,在加改装静电收集器作为主要的动力来源。
高空中主要的威胁就是雷击,雷电的破坏力非常大,所以首先解决的问题就是怎么避免机器免受雷击。
改装的静电收集器可以吸附高空中的正负电荷,汇聚更多的能量,用来提供机器的动力。
这样既可以避免闪电的袭击,又有源源不断的能量来源,可谓一石二鸟。
改装后的电荷收集器可以用在常年遭受雷电袭击的区域,像对于一些雷电高发区来说就是福音。
这样就能控制第一种极端天气--雷暴。
改装静电收集器辰潇仅仅花费了三天时间。
今天是实验的阶段,辰潇已经来到了发射台,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就绪。
随着他按下机器的按扭,改装后的静电收集器在众人的瞩目下被送到空中。
他团队的一些人员目不转睛的盯着这一过程,心中暗暗为辰潇加油。
辰潇此刻在电脑前,观察着机器传来的数据,很显然,一切都显示正常。
他们团队已经迈出了制造天气控制仪第一步。
众人纷纷鼓掌庆祝:
“辰潇院士真是太厉害了,才三天就已经研发出收集正负电荷的机器了,天才中的天才啊。”
“我们已经迈出历史性的一步,离成功又近了一步,真希望早点造出天气控制仪,这样就能挽回天文数字的资金损失了,也给国家减少了负担。”
“我们一定要加油,只要辰潇院士下达的指令,我们一定要完成,这样,我们才对得起这么拼命的他!”
“这次我们一定要赢!没什么困难克服不了的,让世界看看我们华夏国的精神!”
“对!努力!这是我们无上的荣耀!为了人民拼搏!”
。。。。。。
仪器现在悬浮在空中,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因为天空中有无穷无尽的电荷被捕获。
这个东西还要一段观察期,等雷雨天气看看是否能抵御住闪电的攻击。
趁着这段时间,辰潇已经开始的下一步的工作。
现在国内的极端天气基本就是普遍的高温和极端的降雨。
降雪和冰雹也是降雨的一种,所以可以并在一起解决。
第二步就是开始制造超低频波发射器。
在辰潇废寝忘食的制造下,花费了十几天,终于完成了这个发射器。
经过辰潇的简单测试,可以控制发射波的频率。
这十几天,天空中运行的电荷收集器工作一切正常,并没有什么故障发生。
这个仪器就算发生故障,也不会从天掉落砸到地上。
里面加了一种感应毁灭装置,一旦发生故障,就会极速掉落,和大气摩擦燃烧,变成灰烬。
以后批量生产后,所有的一起都会并联在一起,就算一个机器发生故障也不会影响其他机器的工作。
自第一台机器超低频发射器问世后,辰潇安排团队生产五个同样的机器,花了二十多天时间。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把这些机器运到偏远的地区进行实验,看看会不会起到辰潇电脑预算中的效果。
很快,团队人员安排好飞机把这些机器一起运到了我们国的最西部地区。
把机器装车后,准备运送到事先安排好的地点。
这是一片极度荒芜的戈壁滩,一眼望去,一望无际的黄沙和碎石,基本上都看不到绿色植物。
用一句古诗形容这里的渺无人烟:
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现在是在夏季,这边天气非常炎热,肉眼可见热浪滚滚,这里的环境显然非常恶劣。
众人们开车到这边,如果下车的话要把裸露在外的皮肤用衣服头巾等包裹,不然很快就会被强烈的阳光灼伤。
这边的路非常不好走,还有可能遭遇沙尘暴,好在众人有惊无险的来到了这边的基地中。
基地的设施也简陋,要在这种环境下建造这样一个地方也实属不易。
一路上,没有一个人叫苦连天,就连抱怨声音都没听见,全都默默忍受着。
因为极端天气加上戈壁滩本来的恶劣环境加持,这里的地表温度甚至超过五十摄氏度。
队友到这边后一些人就出现了中暑症状,好在辰潇的及时处理所有的队员也全部相安无事。
这边昼夜温差非常大,还好他们准备充分才没有在夜里受冻。
到这边后第一天已经是晚上了,众人也非常疲惫,辰潇让他们休息一夜,明天开始机器的组装和测试。
一个无眠之夜,众人显然都很兴奋,毕竟现在到了关键时刻,只要明天成功,那么可以说离控制天气已经不远了。
到了第二天,众人顶着黑眼圈一大早就起来,发现辰潇已经在那捣鼓机器了。
“辰潇院士,你通宵调试机器?”
其中一个队员看到辰潇一脸疲态,关心的问。
众队友也心疼的看着眼前比自己年龄还小很多的人。
“对,我年轻,熬个夜没问题,大家都还没用过餐吧,先去吃饭先!”
辰潇也放下了手头的工作,和众人们一起吃带来的干粮。
这边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33786/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33786.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150章 机器测试)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相思成狂谢谢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