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Ctrl+D收藏本站!我的书架

桓侯再生- 第七十四章(2/3)

文/知宇之乐
桓侯再生 | 本章字数:1857  | 桓侯再生txt下载 | 桓侯再生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系统之逐鹿春秋巅峰权臣唐醉时空逆凰天唐锦绣窃民北洋之华夏帝国三国之吕布天下花都兵痞科技三国乱入白蛇抗战烽火之护国系统
。二哥的性格太直,若将此事对他道出,恐怕难免会露出行迹。

相比较而言,徐庶反而是一个可以倾说的对象。徐庶对大哥忠诚可靠。与我关系极佳,而且智谋深远,又掌情报搜索、分析之事……

“主公并未安排,但庶曾自行命细作前往东平寿张探问过……”

“结果如何?”我急声问道。徐庶做事的确非常细心!

“当地人道,的确有张懿此人,他也确是张邈族侄,后因战乱其举家搬迁,便不知所踪了……”徐庶和声说道。“细作所探情形,与张仲司所言大致相同!”

“哦~~?”听罢此言,我不禁面现异色————难道我所料有差?

“将军,为何您初见之下,便对张仲司生疑?”徐庶有些好奇地问道。

“元直,你可注意到张仲司的眼眸之相?”

“恩……”徐庶点头说道,“似有些‘鹰视狼顾’之相……但是将军,相貌未必便与人之品性相通。世上亦有面恶而心善者。面善而心恶者……”

“呵呵……”我笑着摇头说道,“我岂是以貌取人之人……”

顿了顿,我继续说道:“我所虑者并非张懿之面相……元直以为此等‘鹰视狼顾‘之相世间是否常见?”

“非常罕有……”徐庶似有些明了我话中的意思了。

“当世之内,我只听闻一人有此相貌……”我点点头,沉声说道。

“何人?”徐庶也不禁来了兴趣。追问道。

“河内司马族中有一人,名司马懿,字仲达,便生就此相……”

“前京兆尹司马防次子?”徐庶面现异色。接口说道。徐庶出仕前曾四处游历,所知各方见闻颇多。

“恩!”我微微点头。其实我并不知晓司马懿父亲之名,但却知道司马懿是家中次子。司马懿共有七位兄弟,字号中都有一个“达”字,世人称为“司马八达”。

“庶听闻司马防共有八子,懿居其二……”徐庶突然间想通了什么,“难怪将军会问张仲司家中兄弟几人,还特别提到有与其相似之人在家中排行第八……”

“元直可曾留意到那日张懿地反应?”以徐庶地智慧。果然是一点就通。

“在议事厅中倒是未见异常,但出府之时,张仲司似有些神魂不定,竟险些跌倒……”徐庶沉吟着说道,“若张仲司果然就是那司马懿,此事就非比寻常了……据庶所知,司马氏乃是河内名门,世代官宦。

且目下司马防之长子司马朗正于曹操麾下任丞相府主簿之职……”

“若其果为司马氏之人。元直以为他是否弃曹操不投、反转投我家兄长……”我出声问道。

“……”徐庶面色一凛。沉默不语起来。

“内间可是孔明先生?”我突然转头,笑着询问道。徐庶的书房分里外两间。我与徐庶便是在外间叙话。

初进书房时,其实我尚未察觉有他人在,但随着问题地深入,房内之人的呼吸变得稍有些急促。以我的身手,自然可以感应得出来。

“……”徐庶大感愕然地看向我,随即也笑了起来,“孔明,不必隐藏了,出来吧!”

诸葛亮施施然从内间走出,面带歉然地说道,“张将军与元直师兄密议,亮实不该在内偷听,还请张将军治罪!”

“不妨……”我笑着说道,“元直常对我言及孔明先生之才德,我欲引孔明为知己久矣……先生若不嫌弃,可共议此事……”

诸葛亮也没有料到我对他竟如此信任,微楞片刻后,笑着点头说道:“将军相邀,敢不从命!”

待诸葛亮坐定后,我出声问道:“孔明先生,飞适才之问,你有何高见?”

“若张仲司果真为那司马懿,亮以为有两种可能……”诸葛亮略一思索说道,“其一,司马氏见天下大势不明,曹孟德与主公皆有成大业之可能,惟恐投错方向而殃及宗族,索性既投曹操、亦投主公,日后无论怎样,皆可保宗族不衰!但司马氏之根基尚在曹操治内,若明里相投,必受其祸,故而更姓易字。

以司马氏之力,伪造身份自不成问题……”

“恩……”我迅速点头,不禁微微慑服于诸葛亮思考问题的细致深远:他的分析地确很有可能。简而言之,便是所谓的“分散投资”,减少风险系数。

在原先的历史轨迹上,诸葛氏便是这样做的————后人称诸葛氏有一龙一虎一狗,分投魏蜀吴三国。蜀得其龙(诸葛亮),吴得其虎(诸葛谨),魏得其狗(诸葛诞)。

“第二种可能,便是……暗间!”诸葛亮略一犹豫,但还是说了出来,“此人受曹操之意,利用主公求贤若渴之心,明里相投,暗里为间……”

无间?我不由得暗中苦笑起来————若果真如此,那曹操麾下那帮智囊也太过厉害了。

试想,若非我知晓后世之事,知道司马懿那闻名后世的奇特长相,谁人能够看出破绽来。

“如此说来,前番张懿那‘试举法’代‘辟举法’而行取仕的提议,倒是颇有些可疑了……”徐庶突然接口说道。

“什么‘试举’,‘辟举’?”我莫名地问道。

“将军,是这样的……”徐庶和声为我解释、分析了起来。

“……”听完徐庶的分析,我也不禁楞神————所谓试举,其实就是自隋唐起开始施行地“科举制度”。

仅以选拔人才来看,科举制度肯定要优于现在所施行的“征辟”、“察举”之法。如果不

状态提示: 第七十四章 --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快捷键←)上一页:第七十四章(2/3) 返回《桓侯再生》目录下一页:第七十四章(2/3)(快捷键→)

推荐阅读大唐:长乐请自重,我是你姐夫寒门风骨从嬴政开始:历代皇帝陆续降临红楼:开局加载嫪毐模板三国:幽燕铁骑踏天下南宋之帝王大业最强大唐之席卷天下烟冥望阡陌三国:重生为阿斗,开局扶刘备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开局成为诸葛亮师弟汉末逆流(三国杀之成王败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