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地主后面的解释,程子栋真想把这个不开窍的老东西一脚踹回朱家庄:“我和乡亲们都说好了,我出打京城的本钱,他们出力气,等进了京城不管抢到了什么都是二一添作五,我拿一半儿他们拿一半,这文书都写好了,军爷您看看……”
一听说要打京城了,尤其是清廷明显已经没有了还手的力气,在这种痛打落水狗的时候,什么样的牛鬼蛇神猫猫狗狗的也就都出来了。就连这么个什么也不知道的土财主,也敢吆喝着要打进京城去……
这都是些什么人呐!
赴死军本身的战斗部在最高峰时期也不过几万人而已,这已经让淮西的民生无力施展,要不是大帅那么不顾一切的收敛钱财物资,都可能会支撑不下去。程子栋等军官一直在奇怪当年李闯的百万大军是怎么弄起来的,以李闯鬼魂野鬼一般的游荡,怎么样才能养活百万的军队?就是大明朝一百六七十万的正规军,还有卫所制度的虚火支撑呢,要是不私自偷卖军械都活不下,何况是没有国库支撑的闯军?
看到眼前的形势,总算是明白李闯的百万大军究竟是什么样德行了。
要不是赴死军极力的精简,也不必象李闯那样挟裹,只要一声号令,估计也能弄出百万大军来。可那样的队伍有什么用?
要说这么多呜洋呜洋的“大军”一点儿作用没有,未免说的有点绝对,虽然谁也不指望这些杂七杂八的所谓“大军”真的能有什么战斗力,可发挥出来的作用还是很明显的。
这么多人,就算是不能打,最起码还是能够唬唬人的。
在近几年中,京城附近的人们可以算是见过不少大世面了。十万大军呼啦一下子就出现了,更主要还是有赴死军这面金字招牌在那里戳着,无论是谁一想到十万这个数字,也得头昏目眩好一阵子。
鳌拜真的有点眼晕了。
九门三营在齐装满员全须全尾的时候,也不过是五千人。如今能走的早走了,不能走的也正憋脑使劲的找门子要离开,究竟还剩下多少战兵,是三千还是三千五?就是鳌拜本人也说不大清楚。这么点战兵撒在北京城里,就好像在大草原上撒了一把盐一样,不仔细寻找还真不容易看到。
京城里头大大小小二十多个战略防御要点,三几千人马分散下去,就真成了处处设防处处漏风。同时还要抽调人马协助守城……
至于索尼主导的西山营和北大营,兵力上应该比九门防兵要宽裕一点,不过也宽裕不了多少。尤其是北大营,本来就跟着济尔哈郎跑了不少,再有找门子托关系开小差的,找家奴顶班儿的,花银子找人做替身的,都不在少数。还能剩下几个兵,谁也不敢保。
这京城是绝对守不住了,鳌拜不是看不明白这眼前的形势。可当初投到了太后的手底下,就得想法子保住。不光是保住太后和朝廷,还有自己的前程和身家呢。
也许察哈尔以北的力量才是太后看重的吧,科尔沁那边或许还能调集一部分人马接应,到时候,太后和这个朝廷就算是退到了长城以外,说不准还就真的能和两辽的老满洲们分庭抗礼,小皇帝也在这边,又联合了蒙古,或许还真能有点局面……
只有一万多一点儿的八旗战兵,这么点儿力量就别再提什么野战了,依托能防能够坚守几天就已经不错,反正上上下下谁也没有打算死守。
崇祯皇帝可以死社稷,顺治皇帝绝对不会。
这本就不是八旗的祖宗基业,偶然得到的肥肉而已,当年就有经营关内和抢掠一番然后退回这两种观点。现在的局势之下,肯定是要走的。
和赴死军硬碰硬打攻防战的事情,索尼打的是头一阵,鳌拜还得尽力的稳住京城里头的局势。
现在的局面这么不好,什么样的谣言也能传的有鼻子有眼儿。市井之间早就开始风传,说七杀营和锄奸团提前半年就混到了京城里头,早就等着和赴死军的主力里应外合的齐齐下手呢。
这种谣言越是传扬就越是夸张,有人甚至拍着胸脯子保证,说亲眼看到身穿土黄色军装的七杀营勇士在街上喝豆浆,还有几大群半大孩子在后海一带出现过,胳膊上都别着一块子红布,那个红艳,都不敢正眼去瞅……
这种荒谬的离谱的谣言,根本就是一戳就破的胡说八道,鳌拜也不真那这些子虚乌有的东西当一回子事情。可鳌拜也是久经变故的宿将,深知京城里头必然是混进了赴死军的探子。
在正式攻打之前,就以少量敢死精锐潜伏,然后正面硬攻中心开花,这是赴死军的经典战术。
这种定鼎乾坤的大战中,赴死军绝对不会放弃这种震慑人心的惯用伎俩。
可也绝对不会有传言所说的那样夸张,什么土黄军装什么红色袖标,都是闲扯,真当这是在唱戏了?
排查自然是要做的,可如今的城里头这么乱,人口流动数量如此之大,想要找出几个奸细无异于海中捞针。在盘查生人的同时,真正能够起到作用的也就是尽量控制城中主要道口和战略地点,以免大战一起内乱陡生。
在严加防范之时,就算这有奸细混了进来也不扑腾起多大的浪花,最让鳌拜不放心的还是身边的这些汉人。
自从听说了赴死军要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36314/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36314.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189章 记的回来)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短头发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