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有德的弓兵营,是赴死军中建置最大的单位,组建的时候就是为地支十二应提供压制力量和远程支援能力。光是这点儿兵力,就超过了鳌拜手上的总兵力。再加上一个先锋营,足够击败鳌拜的了。
半个多时辰之后,鳌拜就已经看出来了,根本就冲不破赴死军的防线。
而赴死军始终没有发起攻击,至少拦住去路。要是赴死军反击的话,估计早就败退下来了,这些受过训练没有上过战场的新兵,根本就无法和赴死军的精锐相提并论。
对方的箭雨实在是太密了,实在无法冲过去。尤其是手上缺少足够的压制力量,稀稀拉拉的弓箭根本就无法抗衡赴死军的弓兵。
“冲,冲过去每人赏银百两,现兑现。”鳌拜把悬红挂了出来,再次给部下打气儿鼓劲儿:“敌人的力量也不强大,要不然早就杀过来了。他们只守不攻,就是在等候援兵。只有咱们先杀过去冲出去才有希望,要是他们的主力来了,大家伙儿一块儿完蛋……”
或许是鳌拜的话语真的起了作用,更或许是惧怕赴死军的不依不饶,这一回还真是有了七八分样子,把辫子一盘,牙齿一咬,劈手脱个赤膊精光,再次冲锋。
反正急于赶路的是鳌拜,时间在赴死军这边,所以并不着急反攻,就这么用弓箭拖住敌人。尽可能的多杀几个,要是能等到大帅的增援力量上来,岂不是比两个营硬拼要强的多?
若是鞑子真要拿架势死拼,再猛烈反击也不算晚,反正赴死军这边人多,而且战斗力也足,不怕鞑子弄狠的。
“鞑子上来了。”丁乙习惯性的摸了摸身边的叉子,似乎还想着蹿上去杀敌,可想想现在已经营官了,那种霹雳火把压不住阵势的脾气确实该改,所以又把叉子放了下去。
尽管鞑子已经使出了吃奶的力量,可兵力上就占了劣势,战斗力又不是上乘,所以战斗进行的也没有悬念。
呐喊厮杀之声不小,可打的实在算不上激烈,就连丁乙也因为看不到什么出彩之处而感觉索然无味。
片刻之后,大帅亲自带着丙字营过来增援。
从鳌拜出了居庸关改道之后,李四就已经知道了消息,立刻就带着丙字营和两个地支营过来增援。和大帅一起赶到的就路涧和他的丙字营,那俩地支营还要稍微靠后一点儿才能到。
一听说大帅亲临,丁乙一蹿就起来了。
摆开这么大的阵仗,就为了一个小小的鳌拜,实在有点巨锤砸蚊的意思,真要打的话,丁乙自己也就够了。
可现在比不得以前,大帅已经无数次的教导说:能少一点儿损失就少一点儿损失……
赴死军这边的援兵一过来,清军立刻就没有了再此强攻的勇气,呼啦抄就退了回来。都这样了还怎么打?再打就是送死。
眼前的局势,也只有先退回居庸关,就是困守险关,也比眼下的局面要强的多。
押解的财物也顾不上了,那些个民夫挑夫骡马车辆也不管了,要不是鳌拜还弹压着,都能崩溃的四散而逃。
“稳住,稳住,敢乱跑的立刻砍了。”鳌拜极力约束队伍,收拢住这些惶惶的残兵。可不敢让队伍散了,要不然连居庸关都回不去。
不管怎么样,鳌拜这个人的作用还是发挥了出来,面对强敌,虽败不乱。
可这种情况也不可能维持多么一会儿,因为赴死军中两个先锋营忽然一齐杀出……
作为赴死军叉子两个最为锋锐的先锋,丙丁两营的战斗力毋庸置疑,在兵力上占据压倒优势的情况下,简直就是摧枯拉朽势如破竹。
在鳌拜收拢下紧紧缩成一团的队伍不时被咬下来一块,可所有人都在坚持着。这个时候可不是松懈的时候,要是不能退到居庸关,都得死在这里。
就是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之下,清军的死伤已经达到半数,依然以不可想象的毅力死死支撑着。
伤亡过半而不崩溃,绝对就是铁军了。
这不是铁军,而是无路可走之军,不得不这么死挺住而已。
距离居庸关之有二十里的时候,派去联络的探马终于回来,带回来的消息立刻就让所有人绝望:“居庸关守将拒不开城,关内已有骚乱。”
完了。
居庸关内部的满汉守军已经在自相残杀了,因为满洲士兵的比例不大,所以鳌拜知道内讧的结果。
“杀,满洲的勇士们,随我杀!”知道已经无路可退的鳌拜反而振奋起来,抄起把大刀就冲在前面……
看敌人忽然再次杀了回来,李四已经想到了是怎么回子事情:居庸关那边渗透进去的人马起了作用,举义了。
战斗已经没有任何悬念,就算是鳌拜的困兽之斗,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也不值一提。
李四所要做的只剩下等待,等待战斗的最后结束,然后清点战果。
这一战可以算是完美收功了吧?光复北都,清缴鞑子的所有力量,这可是莫大的荣耀和资本。虽然在京东和山东的中北部还有相当数量的辫子兵,可已经成比了什么气候。再造大明朝河山这种说起来遥之又遥的事情,已经到了伸手就能抓住的眼前。
唯一让李四有点担心的还是吴三桂这条老狐狸。
吴三桂和张献忠夹击豪格的战斗进行的十分顺利,可忽然之间如风箱中老鼠一般的豪格就和吴三桂联合起来,转而合力攻打张献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36314/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36314.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193章 生死之间(1))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短头发谢谢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