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白了。”
那些跟着赴死军过来的淮扬百姓,说到底还是个外来人的身份,在没有根基的淮西,虽然也是同样的劳心劳力,终究是没有归属感。
赴死军就是再卖力气,终究是个贴心的朋友和伙伴的关系。也只有淮扬军才是他们的子弟兵,才是他们心里的依靠。如今天下大行逐利之风,在很多利益方面,这些从淮扬迁徙而来的百姓竞争不过淮西本地人,居于天然的劣势。如今淮扬已经稳固住了,有了思乡之心想要回老家去,也是人之常情。
李四当然不愿意要他们回去。
“淮扬军立刻收编。”李四微笑道:“诸般事宜,史将军拿总掌舵吧……”
“嘿嘿,我还是免了,大帅再找旁人办一办就成,其实也就是换个旗号而已。”史德威终于笑了:“趁着这个当口,我也要去接老夫人和太夫人回老家呢,也在膝前尽一尽孝道。老夫人太夫人身子不好,咳的厉害,恐怕熬不过这个冬天。我要是再不膝前行孝,恐成平生憾事。到时候也没有脸面就我家督师于九泉之下。”
“好,那就如此。”李四道:“督师忠义光照千秋,朝廷仅仅是给了个空洞的名号,实在是对督师不住,我这边就在开封给督师立个庙,为后世子孙供奉……”
“谢大帅。”史德威没有推辞:“那我就先做逃兵了,等明春开战之时再行归队。”
“等等,福临这个小娃娃你也顺路带去吧,给了朝廷那边,他们想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吧。”李四取过硬炭笔,做书信一封,交给史德威:“这封书信转交两位夫人,聊表我和赴死军将士对督师的仰慕之心,顺叩夫人金安……”
生擒敌国皇帝,献敌酋于陛前,这可是武将的千古荣耀,李四就这么轻描淡写的把这份荣耀给了史德威,未尝就没有爱屋及乌之心。
史德威走后,李四再次传令:“改编淮扬军为两个营,一营为我直属,另一营的营官位置先空出来吧。”
直属一个淮扬军营,对于李四来说其实没有什么必要,这也是出于安顿民心的考虑。空缺出另外一个营官的位子,用以已经十分明显,肯定是留给史德威的。两营淮扬军,李四和史德威分属,也是从名义上提高了史德威和淮扬旧军。
至于如何收编,中下曾军官如何置制,也是细枝末节之事,早有章法惯例可以遵循,单说史德威率队来在南都。
这个使节的南都,正是一年之中最为繁盛之时。
新蟹陈酒,诗词阔谈乃是往年惯例,如今鞑子已经清扫干净,大明江山依旧,自然是分外的喜庆。
fēng_liú倜傥的文人墨客,花枝招展的佳人艳女,早已成为南都的一道风景。
无论是腰缠万贯的巨商大贾,还是日进斗金的大作坊主,所忧所虑者,无非就是一个钱字。不管是早出晚归的小商小贩,还是倚门卖笑的妓家,哪一个不是为了身上衣衫口中食?
说的更直接一点,大伙儿都是在为了银子而忙碌。
一江如链,虎踞龙蟠,江南兴盛之地千秋王者之气的南都,竟然沾染了许多市井铜臭。
虽然还是有许多趁着酒兴高呼“五花马千金裘”的浪荡书生大作豪迈之态,可要是没有钱,哪里还有酒兴可谈?
杨廷麟凯旋班师这么重大的事情,都没有引起多大的波澜。现在的人们已经不大关心这些个东西了,朝廷的王师收复了多少地盘儿?光复了多少州县?取得了多大的战果,等等等等这些遥远的事情,都和老百姓没有太大的关系,与其是关心这些个于自身无干的远事,还不如想想如何才能多赚几个铜板更加有用呢。
哪家哪家作坊添了几架织机,一架可以纺出多少布匹,一匹可以赚多少铜钱,这些个消息比杨廷麟的王师凯旋更有诱惑力。
当朝廷排除刘理顺郊迎的时候,南都百姓还没有怎么注意。一直到史德威进城,大伙儿才明白过来。
原来是把鞑子的皇帝给送过来了,这可是天大的事情,还能不想看看了?
当年的鞑子席卷天下纵横淮扬,一度攻打到了南都城下,连子墙都上了,是何等嚣张。今日再看,连鞑子的皇帝都被擒拿了,可见这大明气数不绝。
光复北都,擒拿敌酋,要是搁在以前,这样的事情足以举国狂欢了。可现在大伙儿都想着看看鞑子的小皇帝究竟是怎么个青面獠牙的样子,也就是想看看而已,已经没有那个心劲儿早欢腾了。
虽然是献敌酋于陛前,可鞑子皇帝不是王师拿住的,打鞑子的主力也不杨廷麟。在光复河山的过程当中,朝廷这边儿基本就是跑跑龙套而已,实在没有什么使得庆贺的。
人家赴死军把鞑子皇帝送过来,也不过是为了照顾照顾朝廷的脸面而已,肯定还要用这个娃娃皇帝换回去实实在在的封赏。
尤其是看了这个娃娃皇帝之后,爱热闹的南都百姓大为失望。
本以为福临是何等形容丑陋样貌凶顽的嘴脸,现在看着也不过是如此,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娃娃而已,甚至还没有自己的娃娃健壮呢,实在没有什么看头儿。
也就仅仅是看了几眼而已,大伙儿也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36314/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36314.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204章 分分和和)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短头发谢谢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