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对策很简单:加速向南行进,寻求马卡洛夫纵队的保护,并尽快与难免的日本人达成呼应。
很快,俄军舰列采取了一个令人震撼的举动:敌前大转向。
急于摆脱困境的维特盖夫特率领旗舰一马当先向右转向,整个舰列在水面上划出一个l型,向南转了四个罗经点,取正南方向加速靠拢马卡洛夫编队。
海口号上的林泰曾并没有太多郁闷。
他的海口号,经过改装之后,火控系统虽然不如猎豹号,更不如广州号,但相对于对面的日俄战舰依然具备优势。根据测试,其效力在一万码左右的距离上就已经达到实战要求。当然,那四艘河口级就要差得多了,毕竟是最早的一批战列舰,舰桥改装也不到位。
双方的舰列正在以四十五度的夹角迅速靠近。
第四轮,海口号对太子号形成夹叉。
第五轮,三亚号也打出夹叉。
两舰进入了效力射。
由于炮塔结构的合理,自动装填装置的进步,以及水兵训练有素,操炮法也秉承了英式的快速射击,再加上俄军舰炮造成的实际压力实在有限,尽管有主炮齐射引发的战舰剧烈摇摆,华军的海口号和三亚号依然在实战中打出了一分二十秒一发的惊人射速。相对的,对面的俄国旧舰,尽管是十寸炮,也经过了马卡洛夫的严格训练,俄罗斯水兵也拿出了最大的勇猛与勤奋,但由于华军打出的近失弹引起了猛烈的海浪。
到了这个时候,法造战舰拙劣的操纵性和内倾式侧舷设计导致的弊病一览无余。法国人的军舰,普遍重防护,轻航行力,而且重心偏高。其防护从水线一直延伸到上层建筑,导致了头重脚轻。而内倾式的舷侧装甲,导致甲板狭窄,且非常容易上浪。其炮廓安装的七十五毫米副炮本来就低,炮廓开口又大,在华军炮击掀起的巨*中,这艘法制战舰剧烈摇摆,大量的海水顺着炮口副炮口灌入战舰之内,甲板上被惊涛骇浪来回冲刷,作业难以完成,主炮塔的瞄准和弹药运输都变得极为困难乃至危险。
太子号和列特维赞号的战斗力,因为种种原因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不仅仅是由于华军高效的炮击导致俄舰周围的海况骤然恶化,也是由于俄方缺乏华军的主炮统一指挥火控系统,而是由各炮塔的炮术官各自为战,舰内各主炮缺乏校射数据的共享,这就大大影响了射击的效率。
这不仅是战术观念问题,也是造舰思路问题,乃至对海战的认识问题。
俄国海军,尽管有马卡洛夫这样的逆天人物,但总体上还停留在风帆时代战列线近距离对轰的战术思想体系之中。这不但影响了整个的战术思想,武器配备,战术训练,也影响了造舰思路。
即使是德国和法国,对于战舰远距离交战的认识也没有上升到许凡这些穿越者的层面。尽管俄军采用了德制的硝化棉体系无烟火药,极大改善了火炮内膛的发射药残留问题,提高了射速,但老旧的战术思想和落后的炮塔设计,至少体现在佩列斯维特级和波尔塔瓦号上,就是射速的缓慢。即使是法造的太子号,美制列特维赞号,在火力的快速投放上也落在中国战舰之后。
第一百二十六章钢铁对钢铁(完)
第一百二十六章钢铁对钢铁(完,到网址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36494/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36494.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一百二十六章 钢铁对钢铁(完))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星空漫游者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