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Ctrl+D收藏本站!我的书架

世纪帝国- 第一百七十二章 天作之合(二)(2/4)

文/星空漫游者
世纪帝国 | 本章字数:1947  | 世纪帝国txt下载 | 世纪帝国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乱世摄政王异世之女神之路校花的贴身狂医南洋之霸主三国之雪域狼君重回明朝当暴君灰老头儿凤隐江山剑与火的大宋烽火博物馆女儿国唯一男兵
军事科学,基础科学能力,〖中〗国的丰富资源,人口,广阔的土地,有利的地缘政治,以及他们分别在陆军和海军各自具备的强大优势,这一个联姻,几乎可以确定,从他诞生在世人面前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深刻地动摇了传统的不列颠秩序。”“…笔者并无意质疑中华帝国与德意志帝国开展商业合作的合法xing和合理xing,也并非对这两个强大的帝国抱有某种与生俱来的故意。

但笔者在此谨提醒诸位:当不列颠绅士正在富裕而豪华的庄园中歌舞升平的时候,两个最强悍的邻居正在走向联合。”

莫尔棠连的文章,如同在篝火之上又泼了一锅油,顿时引发了英国朝野普遍的争议。长期沉湎于英帝国威力,开始更多把目光从国际形势转向英帝国内部种种复杂的殖民地问题,劳资问题,财政税收问题的英国中上阶层来说,一直被视为高枕无忧的不列颠霸权,突然之间仿佛就濒临瓦解,这让很多人的惊愕之余也不由得真正开始了某种忧虑。

与此相比,另一个条约,似乎没有那么刺眼,但在某些高瞻远瞩的英国精英政治家眼中,却有着更加深远的意义。

一月十五日中德双方代表在北京草签《中德文化交流协定》。

该协定共有五条,三十二款,其主要内容包括:德意志帝国将在北京成立“中德文化交流专项基金”投入三亿马克,主要购买〖中〗国的铁路债券,市政债券和优质么司债券和股权,〖中〗国政府则投入对应的一亿华元,购买德国优秀企业发行的华元债券和股票,其分红全部用于中德文化交流项目。

其主要项目包括:德国大学每年接收〖中〗国政府公派的两百名访问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由专项基金提供基本的生活补贴:一千名甲等留学生由专项基金提供其大学本科到研究生毕业的全部学费,基本生活补贴和交通费。此外,德国政府每年还将接收两千名乙等留学生,由专项基金承担其本科学费:三千名丙等技术留学生,由德国企业和专业学校对其进行三年制的高级厂矿技术人员培训。以上全部人员的初等和复试选拔由〖中〗国方面负责,最终的考试和人选由德国方面负责。

此外,〖中〗国方面则每年接收两百名德国访问学者,一千名甲等留学生,两千名乙等留学生,人选范围由德国提供最终确定由〖中〗国负责。

德国方面,在三年内槽以德皇的名义邀请不低于一千名德国大学教师,知名工程师,技术专家赴华讲学和就职,薪酬由中德双方对半承担。

在郑宇看来,这个世界,决定国与国之间力量消长的,从深层次和化直接来自于教育。

与具有近百东义务教育积累的列强相比,〖中〗国虽然以前所未有的强力进行了教育建设,但无论是水平,还是资源总量都无法相提并论。

郑鹰等穿越者,固然利用先知先觉的优势建立了覆盖海内外的政治经济情报网络,利用金钱在内的各种手段从国外挖来了很多另一时空历史上知名的发明家,但这种优势随着时间的流逝正在逐渐削弱。

列强强有力的教育体制积累,优秀的工业文明沉淀,成熟的近现代教育体制,鼓励创新和批判的社会文化,都决定了他们的发展绝不会因为某些“优秀分子”被挖走而遭到打断。

这些历史名人的跳槽,固然在某些领域对〖中〗国方面特定技术的发展带来了飞跃,却也在西方社会带来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尽管〖中〗国方面通过专利注册,试图垄断某些重要技术的独占xing,但一方面是专利保护期,一方面则越发刺ji了列强其他精英分子的研发热情。很快,或者是在这些发明的启发下,或者是某些人的另辟蹊径,〖中〗国方面在很多领域建立的专利壁垒都被一一突破,而列强创新和进步的脚步,在巨额利润的刺ji下,也是在〖中〗国提前开启了某些大门,指明了某些方向的引导下,反而比历史上的进展更加迅猛而直接。

至于保密,郑宇尽管非常重视,却从不认为一个国家能够单纯依靠保密来维持住自己的竞争优势。国家的长期发展,靠的终究是创新力。只有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方面持续创新,不断超越,才可以把一个民族持续推向前进。

对于〖中〗国传统上崇拜权威mi信圣人之言,又喜欢用某种神秘主义的思想体系来自我安慰的文化特xing,郑宇始终耿耿于怀。因循守旧,缺乏打破常规的勇气,缺乏挑战师长和“权威”的魄力这样一种“hexie”的文化,即使在这个面目全非的历史中,依然在潜移默化地统治者几乎全部〖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

郑宇不认为自己是无所不能的超人。

对于文化,他只能借助于体制框架的梳理,舆论基调的影响,再就是保持一个开放的姿态,用率先进入现代化行列的西方文化来进行持续的冲击,以摧毁传统君臣父子式尊卑文化在教育乃至一切领域的统治地位。

而在教育资源方面,〖中〗国固然已经可以利用师范体制“批量”培养新式的小学教师,但大学教育资源严重匮乏导致中学和大学教师严重不足。这一次,占领〖日〗本之后,许凡甚至把〖日〗本几所著名大学的学术精英挖了不少,充实到〖中〗国的几所大学之中。一方面是促进文化交流,一方面也是补充大学教育资源的匮乏。

与之相反作为全世界最早推行义务教

状态提示: 第一百七十二章 天作之合(二) --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快捷键←)上一页:第一百七十二章 天作之合(二)(2/4) 返回《世纪帝国》目录下一页:第一百七十二章 天作之合(二)(2/4)(快捷键→)

推荐阅读大唐:长乐请自重,我是你姐夫寒门风骨从嬴政开始:历代皇帝陆续降临红楼:开局加载嫪毐模板三国:幽燕铁骑踏天下南宋之帝王大业最强大唐之席卷天下烟冥望阡陌三国:重生为阿斗,开局扶刘备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开局成为诸葛亮师弟汉末逆流(三国杀之成王败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