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这算是第二代山东研究的战斗机,代号“天鹄”的下单翼战斗机又生产了几十架之后就丢下了,基本上塞在机库中秘不示人,然而是中间型号的采用高强度铝合金骨架和部分木制机身、帆布蒙皮的“天雀-2”型战斗机成了主力部队,主武器也换成了20毫米机炮,对付现有的各种战斗机是绰绰有余。在“天鹄”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简化铝合金蒙皮和起落架等等设备的“天鹄-2”在研之外,另一款更具野心的单翼活塞式发动机的战斗机提上开发序列,代号“天鹰”,那本是陈老板描出来的一份草图,被开发人员瞄上之后就成了下一阶段的研究目标。在另一时空,这种战机有个非常响亮的代号--“战鹰”。
在这之前,扛大梁的就是极简单的一种下单翼战机“天雀-2”,第一款双发战斗机基本在这几年是不大算面世了,想也没指望,非得藏着掖着。
在婆罗洲,待到了第三个年头的恭郎等人没有盼来他们需要的第二代战机,只不过安排在这里的战机总数增加到了五十架,另外就是几架水上侦察机。如果荷兰人知道了,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
1930年6月7日,时隔一年后,荷兰海军再次将大炮逼近了坤甸。这一次,为了给战斗机提供最近的作战半径,他们不惜耗费人力和时间在逼近婆罗洲的卡里马塔岛上修建了建议机场作为中转,然后机群从这里起飞,浩浩荡荡的赶在舰队前头,气势汹汹的冲到了婆罗洲海岸上空。
他这边飞机一升空,满海里四处转悠的侦察船上就有人将消息通过无线电报发到了指挥中心,另外建在坤江三角洲南部唯一的一座小山上的望哨也观察到了他们的行踪,没过多久,整天闲的爪子痒痒的大队战机呼啸而起,从坤甸升起三十架,毫不畏惧的迎向比自己多了十架数量的荷军战机,一场空战在婆罗洲上空拉开帷幕!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36865/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36865.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十章 危急中的世界)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修戈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