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这么想真的有点冤枉陈晓奇了,他这个月忙的不比任何人少,各大造船厂开始建造更多的战舰,特别是新添的项目---标准排水量20000的轻型航母。
从美国时代开始,他属下集团就不断的在研究大型舰船的建造设计技术,当今世界论两万吨至五万吨各类货轮的设计制造水平,拥有十一年经验的美华集团是首屈一指的。这些年来,通过为英美两国各大财团和全球物流系统建立了上百艘的同级货轮之后,单论建造能力已经达到了同行业内顶级水准。
当然,这一切在最初几年都是在美国实现的,美国的工业水平、工人素质和配套能力保证了这一切的顺利运转,但当陈晓奇将这些产业运回国内的时候,真正重新投入运转,特别是用中国人力和配套设施为主开始运转,耗费了三年的时间。到了去年才真正达到美国当初的水平,因此才能令他敢于实施这样的建造计划。
第一艘航空母舰,是经过了五年的筹备、三年的设计才拿出来的最终图纸方案,这上面起到主要作用的全都是中国人,他们所依仗的基础,便是已经在筹备五万吨级船坞和建造的更上一级舰船设计制造力量。
这艘航母的射击,为了保险起见,采用的是跟已经再熟悉不过的2吨级集装箱货轮的建造技术为根本,采用全通飞行甲板和右侧岛型舰桥设计,全部烟汇集在一起后由一个设置在尾部的烟排出,采用三台中部升降机辅助的下层机库。
动力上,采用了总共9座锅炉、四台蒸汽轮机,提供120000轴马力的四轴推进系统,保证了最高时速34节,8200里/20节的航程。并且借鉴了英国人的高超做法,引入空气动力学理论,在设计完成之后建立起模型,在风洞中经过长达一年的多环境实验,最终确定船体甲板外形,保证在某些海况下船体平稳和舰载机的起飞、降落等等。(不得不佩服英国人的水平,他们在1918年就开始做航母上层建筑风洞试验了)。
武器方面,这艘航母没有建造主力攻击舰炮,仅装备了四座双联装88毫米防空炮、十座双联40毫米博福斯炮和预留了四座20米六管密集阵近防炮的空间,以及对空、对舰、火控雷达系统的预留。
为了保证所有70架舰载机的安全和高效的提升、部署、加油、挂弹、起飞、降落回收等等作战效率,各部分的设计可谓是煞费苦心,特别是防火方面,光在木制甲板和全钢甲板之间来回辩论验证了不知道多少次,最后决定一步到位---直接采用全钢甲板!至于其他的甲板机舱防雷、防炸弹装甲厚度,能够抗住152米舰炮、125斤航弹和350斤鱼雷攻击等等。
为了达到这些性能指标,钢材上采用莱芜特钢的电渣重熔钢,以及引进的克虏伯装甲钢来建造坚固的舰体,使最终满载排水量达到了25300吨,相关配套的人员分别在英国、美国学习受训,舰载机则完全凭着自己开发,他们就近在雪野水库里搭建平台,训练起落。
之所以这么谨慎,还是源于一个字---穷!西方列强再经济危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们开始干这种事情那都是论堆的造,反观陈晓奇这边,恨不得一分钱掰成四瓣花,让他一下子造两艘出来不是不行,但关键的技术成熟与否,建造人员磨合程度,所采用的一切配件设备是不是耐得住实战的考验,这都是需要时间来验证的。他要的,可不是单纯拥有航母那么简单,他要的,仍旧是在中国整合出一套战时可以自给自足的庞大体系,没有这种实验性的开工建造,一切等于零。
相形之下,这个时代的航空母舰建造要比战列舰简单很多,且造价也便宜的多,基本换算起来的话,一艘五万吨的超级战列舰足够建造四艘两万吨级航母还绰绰有余,但是在战斗中起到的作用,陈晓奇却凭着先知先觉而有十分清醒的认识。航母,只要不被敌方战列舰逼近了攻击,在海上它是几乎是无敌的。
这是一个影响巨大的开始,通过建造一艘航母、两艘改良版“袖珍战列舰”和两艘轻型巡洋舰,足可以在未来三年之内将中国轻重工业的各个细节整理一遍,找出其中的薄弱环节并加以改良,这样在1935的时候,乐观估计,中国就可能拥有一整套完善的战争工业体系,只要教育产业以目前这个速度发展下去,陈晓奇甚至可以想到,在1940的时候,中国将超过日本,达到仅次于美国、德国的工业能力,只要资源充足,他们就能拥有关键时刻爆发式大生产各类战争武器的能力。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他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没有那样的基础,单纯像日本一般倾尽全力能够制造“大和级”战列舰,却不能大量生产机枪迫击炮这些常规关键武器,这样严重畸形的工业结构,是绝对不可能赶得上西方列强的脚步的。
曾经无数次在妄想中,于一场关系国家生死的战争里,像美国和苏俄那样制造出铺天盖地的坦克、飞机、战舰,以海一般的兵力淹没拥有强大单体战斗力的敌人,那样的场面是多么的动人心弦!不过眼下么,只能意淫而已!什么时候能够“海”一般的生产制造所需要的武器装备的机床设备了,这个大梦才能够实现!工业,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36865/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36865.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六二章 航母 灾难)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修戈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