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等一会坐一起好好聊聊”!包大刚闻声也随着说道,随即走到了自己的位置上,扫了在场的中层以上干部一眼,坐了下来。
“这次会议,是研究关于我厂投建150t级转炉的相关事项,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的需要,我们厂尽管是一个大厂,可是在生产工艺上却是相对落后,不比新建厂的宝钢、深钢、垦钢等几个大型兄弟厂,即便是比照同时期的钢铁厂,我们也已经落后了许多,所以,新建转炉势在必行,要不然,我们就要给这个时代扔在后头咯”!包大刚开会向来就是开门见山,这在平时的议论当中,萧寒就听人说过,没有过场,直奔主题。
“是啊,早在50年代中期,我国的科学家叶渚沛同志就在给中央的报告中大力提倡发展氧气转炉炼钢。
其后,平京钢铁研究总院、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平京钢铁学院(平京科技大学前身)等也进行了实验室规模的氧气转炉炼钢试验。
然而,在当时对于我国发展氧气转炉炼钢的可行性,冶金界没有统一认识。那时候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又对中国正实行着经济封锁,只有前苏联可以提供平炉炼钢成套设备。
再加上中国的制氧机制造工业还十分薄弱,由于这些客观情况,加上一些主观上的原因,中国氧气转炉炼钢发展比较缓慢。
就这样,直到1964年我国的第一座30t氧气顶吹转炉车间才在石景山钢铁厂……嗯,也就是首都钢铁公司前身建成投产。
到70年代一些地方钢铁厂相继建设了氧气顶吹转炉和把空气侧吹转炉改建为氧气顶吹转炉,在攀枝花、本溪钢铁公司建成120t级的氧气顶吹转炉车间。也就是在前年,因着口木友人的援建,先后建成了宝钢、深钢、垦钢等等四家大型的钢条企业之后,全国氧气转炉钢产量超过了平炉钢,尤其是垦钢,人家还能够进行特种炼钢,相比这几家兄弟企业,我们这作为老大哥的,却给拉下了好大的一截,这是我们心头的痛啊”!作为一个从普通工人做到一厂之长的位置上的靳一程,对于钢厂的感情可谓深厚,说出的话十分感慨,一番话之后,当即就引起了下边的小声议论,而台上的这几个人,却没人制止,只让大家先私下里议论着。
“时不我待!转炉的建设迫在眉睫,要不然,咱们这将近10万人的大厂却在产量上抵不过人家一个中型厂,那可就丢人啦”!
“包书记,靳厂长,咱们要是投建转炉的话……在那技术上,咱们厂里可没有投建的经验啊”!有人也表示出了迟疑,毕竟在目前为止,转炉,尤其是大型转炉的投建,在技术上还算作是尖端技术,有这种担心是正常的。
“这个倒是不需要担心,在技术上,我们已经跟平京钢铁研究总院、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平京钢铁学院取得了联系,并且已经达成了支持协议,所以在技术上完全不需要担心”!包玉刚说道。
“啊,这样啊,那还说啥了,赶紧建吧”?不知是谁,在下边大声的说道,顿时引起了一场哄笑。
“哈哈哈,是啊,那还说啥,建就是了,看来,建转炉是咱们的共识,那么下面我丑话先说前头,为了早日的建成转炉,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单位,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一切都围着转炉来开展工作,所以呢,今天将大家召集来,就是要组建一个强有力的领导小组,并成立转炉投建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相关的人员,今天就商议一下定下来”!包玉刚说道。
“这个投建指挥部,总指挥肯定由我来担纲,副总指挥呢,肯定是靳厂长”!包玉刚掏出了一根烟,点着之后说道。
“哈……”有人赶紧附和的笑笑,大家都了解包大刚的秉性,人家一贯是认为自己最具有领导艺术性也最具幽默感的,每每全厂大会的时候,总是妙语如珠,让全场呈现兴奋状态,在私下里,老包都说过,自己有着政治家的气质呢,不过,萧寒虽然反对呆板和过于压抑的严肃,但是对商讨投建转炉这种重大问题还这样搞,却是有些不以为然,不过,不喜欢归不喜欢,兴许这里的干部职工已经适应了这种“环境”了呢?在这种情形下效率更高也说不定,自己刚来,还是随着去吧!
接下来,指挥部和办公室的设置很快就确定了下来,嗯,萧寒在这其中也捞到了一个总指挥助理的角色,不过,萧寒倒是不在乎自己在里边占不占位置,更大的转炉都经手过了,对于这种次一级的,萧寒也没有了新奇感。
会议很快就结束了,人们散去之后,两位领导很明显就是忘记了刚进会场的时候,曾经说过的坐一起聊聊的提议,夹着公文包就走出了会场,萧寒当然也不会幼稚到追着屁股去聊聊了,不知为何,尽管到这里已经几个月了,可萧寒总是没有应有的归属感。
“萧厂让您过去一趟”!刚刚放下了公文包,还没有在座位上坐下呢,厂办的副主任高明就跑了过来,对萧寒说道。
“哦,我这就去”!萧寒心中暗笑,刚才还坐在一起来着,偏生要用传话筒,难道不这样不足以彰显身份么?
尽管包书记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37758/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37758.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三二九章 厂务会)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古德白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