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了物质,那就靠精神激厉法。/p
戴安澜带头立下遗嘱:/p
“如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以某某团长代之……”/p
他在给妻子的遗嘱中写道:“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战,决心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p
领导决心如此,士兵们有什么可说的。/p
戴安澜所立遗嘱一宣传,全师上下感同心受,人人效仿,群情激奋,战心十足,誓与同古共存亡。最为妥当的一个说法,便是人人视死如归。/p
人不畏死,天又奈我何。/p
一旦到了这个程度,每个人身体里的潜在能力会成倍地突发,预想不到情景也会超自然地闪现出,往往会创造出意外奇迹。/p
果不其然,从这一时起,日军无论发动多么强大的攻势,都只能在铁路以西停步,向前多迈一步都难。/p
远征军战力在消耗,日军同样如此,各方面都呈现出吃禁状态,如果就此发展下去,很难说日军能不能攻下同古。/p
或者,远征军主力此时跟上来,打败日军的可能性并不是没有。/p
到了28日,日军进展无果,不得不投入三天前在仰光登陆的日军第56师团参战。/p
与此同时,杜建名派出远征军第6军新编22师前往同古解围。/p
两支增援部队在同古以北克永岗一线相遇,一战再战后形成对峙局面。/p
56师团先于新编22师到达同古一线,因此他占据了内侧,即可以包围同古,又可以抵挡新编22师进入。/p
虽然日军55师团和56师团处于远征军包裹之下,内有第200师,外有新编22师,但这两个师的力量过于薄弱,无论从人数上,还是武器装备上,根本形不成对日军的威胁,突围有限,歼敌不可能。/p
日军终于明白了新编22师此行目的,决定放弃攻打22师,只是阻挡其前进,仍然采取对第200师进行包围,准备一举歼灭。/p
日军的强硬,让新编22师到了这一地区后,再无法前进,更是没有办法与200师取得联系,更别想打开通路。/p
与此同时,日军加强了对同古第200师的猛攻。/p
火炮、炸弹不管用,那就用毒气弹。/p
这些还不行,又派出日军特种部队化妆成英缅军,混在老百姓人群中,驱赶着牛车,把武器全部隐藏在牛车里,企图混入同古城内,与外面的日军里应外合。/p
你当中国远征军傻啊!双方激战打了十几天,城都没了,哪个老百姓不想着法子忙着往外跑,谁还敢进来,那不是找死吗!如果是星星点点的人员,也能说的过去,可这一来,就是一大帮,还赶着牛车,明眼人一看,这些人就是假老百姓。不是老百姓是谁,当然是日军了。/p
戴安澜听到汇报后,没有让部队立即阻制,假装信以为真,就算他们是真的老百姓,随后把这部分日军全都放进城。/p
等到这批日军进入到合适地点,早已埋伏在这里的远征军来了个关门打狗,一阵痛打,没多大会,这股日军便在迷茫中被消灭掉。/p
这股日军死的有点不值,但另一股日军却偷袭成功。/p
一股日军利用暗夜掩护,悄悄潜入西当河内,泅渡过河,摸掉了哨兵,一路杀至第200师的司令部所在地。/p
由于兵员奇缺,凡是能打仗的人员几乎都调到一线作战部队,戴安澜的师部内除了参谋人员,便是勤务保障分队,战斗力明显不足,此时受到日军偷袭,危险系数明显增大。/p
戴安澜听到近在咫尺的枪声,立即想到了日军的偷袭,等他出来时,卫兵们已经与日军展开近战,敌中有我,我中有敌,很难分得出哪里是敌人,哪里是自己人。/p
戴安澜派几中士兵杀出一条血路,分头去报信,让外面部队前来救援,而他自己没有走,拎着短枪,就在司领部附近与日军展开枪战。/p
无月的夜,朦胧一片,即无电灯照明,也无火把指路,只有被燃起的帐篷、物品映着夜空,免免强强看的见近处的人影。/p
因为混战在一起,双方都是投鼠忌器般地谨慎。如此一来,日军攻势无法发挥,他们也弄不清远征军的最高指挥官在哪,因此也失去了攻击目标,只能是见一个杀一个。/p
虽然司令部人员战斗力弱一些,但在短兵相接后,依凭着各种障碍物不断地还击,日军的特长很难发挥。/p
于是乎,日军的闪电战术不能实现,歼灭第200师师部的时间被拉长。/p
在时间放长后,200师主力终于有一部最先得到消息,迅速回援。/p
如此以来,前来偷袭的日军受到两面夹击,没多久,这些日军丧失了战斗力,基本全部被歼灭。/p
戴安澜再一次经历了危险的一夜。/p
第200师所经历的一次次危险,再一次告诉新编22师,如果你们还不来,200师很可能有全军覆没危险。/p
杜建明急了,强令新编22师,要不顾一切代价突破日军56师团防线,迅速与第200师汇合。/p
如果两师汇合,不仅增加兵力,还有可能送去大量武器弹药,又能让第200师战力增强,继续咬出日军两个主力师团,等待远征军大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37991/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37991.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1082章 决战同古(二))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即雨即处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