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田祥二不想硬碰硬,他就这点部队,真要是在这拼光了,还怎么去滇缅公路。/p
仔细地一想,还是先找薄弱环节。/p
抬眼一望,似乎在两翼很快找到了答案。/p
那就去两边试试。/p
最先着手的是东线。/p
东线由远征军的军6在负责,由于这个军兵力不足,在这条线上,它只放了师55一支部队在把守。/p
同古失守后,同古至毛奇的公路门户大开,而远征军又把所有兵力全都投入到了平蛮纳会战上,所以在东线,从毛奇到罗衣考,再到东枝等广大地区便出现了地广兵少状态。不这样不行啊!哪里都要有兵,想要集中,增加人数,不可能,只能是这放点,那放点。/p
有区域,没重点。/p
兵一撒开,便是星星点点。/p
开始时,饭田祥二也不知道这个地区是这样,他被远征军打怕了,无论到哪都胆怵的很,担心再出现之前那两个前哨阵地。/p
于是,先让日军第56师团派出一个联队,发起试探性进攻。/p
没承想,这一进攻,很快发现这边好打,一攻就破。/p
饭田祥二大喜,干脆把准备进攻平蛮纳的主力部队调过来,把次要方向,变为主攻方向。/p
真是歪打正着,没想到,日军投入主力后,很快便突破了远征军这片防御阵地。/p
随之,重点区域被突破,交通线全数亮给了日军。/p
有了交通线后,日军主力长驱直入,不到十天时间,推进几十里,直接威胁到平蛮纳准备进行会战的远征军左翼,也就是说,远征军的师200、师96和新编师22全都把侧面亮给了日军,只要日军从这里捅刀子,拿棍子打,一点办法都没有,因为,这个方向是没有防御阵地。/p
在东线,中国远征军的军6压力不小,为了配合会战,也是拼了老命,全部家底都拿出来了,不顾一切地阻止日军。/p
奈何,防守区域太大,没有整体作战计划和防守能力。战斗一响,只能让一团一营地分散拒敌死守,结果,这一团一营上去了,也被日军一个个突破,而且几乎是有去无回,全都被日军吃掉。/p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日军攻入东线后,随着向北推军,军6下属的各级指挥官很快对部队失去了联系,让这些指挥员无从指挥。兵找不到官,官找不到兵,全部溃散了。/p
随即,一连串的防御重点不复存在。罗衣考失守,东枝失陷,罗列姆失陷。眼看着,中国远征军的基地——腊戍也门户大开。就差日军大踏步地进来了。/p
问题十分严重,现在,不仅仅是远征军被日军反包围的问题,老窝快要没了。/p
这是东线情况。/p
再看西线。/p
这是按说好了的,由英缅军把守。/p
当日军第33师团过来后,沿伊洛瓦底江一路向北推进。/p
英缅军还是老样子,不敢打,日军来了他就走,好东西随便拿。/p
英缅军一路向北溃败。4日丢了普罗美,5日扔了阿兰庙。/p
“兄弟,别跟的太紧了,你要啥,我留给你还不行。千万别枪走火,走火伤人可不是好事。”英军恨不得面对面跟日军讲道理。/p
两天之内,英军丢掉了西线。/p
不过还好,人没死几个,只是地盘没了。这没关系,地盘有的是,又不是咱家的,谁胳膊粗力气大就给谁!/p
没多久,英军很大方地把占领多年的殖民地一个个拱手让给日军。/p
饭田祥二很快看出了英军的企图,他没同意,因为他有更大的野心,他要的不只是这些,而是更多,甚至英军在东南亚的所有殖民地他都想要。为了将来接收方便,便想着借这次战争,歼灭英军主力,让英军再也没有说话的实力。/p
随后,饭田向日军下达了歼灭英缅军的指令,/p
“想跑,没那么容易,把命留下来。”/p
很快,英军也看出了日军企图,知道光跑不管用,还得打。但是,打又打不过,怎么办,那就请能打的吧!/p
于是,英缅军通过联军总司令,要求中国远征军过来支援,守住马斯格沙斯瓦等地,掩护英军撤退。/p
真是没地讲理去,中国远征军正忙着会战,想着法子要歼灭日军,与日军决以死战,哪还能腾出人手,助你跑逃。/p
杜建明很生气,但生气也没办法,命令还得执行,谁让咱是联盟军队呢!/p
就在杜聿明派兵选将这功夫,英军的一个师和一支装甲旅加起来有7000多人,被日军包围在仁安祥。/p
局势起来越不妙,很快发展成不不仅是英军被围的问题了。/p
东西两线失守后,整个远征军和英缅军都处于日军回卷后的包饺子状态。如果远征军被围,怎么去救这7000人?还是先放下!先考虑大部队突围问题。/p
“兄弟先忍忍吧,等我脱身就去救你。”/p
于是,如何摆脱平蛮纳会战的负面影响又摆到了桌面上。/p
这时,远征军的一个参谋团团长提出两条建议:第一条,坚持打下去,打败敌人为止。第二条,先突围,跑出去后,再调兵重新布置。(原话不是如此,太长,这里给简化了。)/p
总司令史迪威和副司令罗卓英在没有更好的建议前题下,采纳了第二条,放弃平蛮纳会战。说白了,就是怕被日军包围。/p
看来,职位不在高低,只要有好建议,领导还是采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37991/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37991.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1084章 半途而废)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即雨即处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