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Ctrl+D收藏本站!我的书架

锦衣状元- 第二百七十六章 县试(2/2)

文/天子
锦衣状元 | 本章字数:1230  | 锦衣状元txt下载 | 锦衣状元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乱世摄政王窃民男主攻略手册流年记事簿启明星探案集错误的恋爱姿势古代混血儿系统之逐鹿春秋谍影:命令与征服三国志死亡难度明末枭雄录三国之吕布天下
着科举的深入,到府试、院试后差距才会逐步变小,最终成为才学的比拼。

而到了乡试……

有时候才高都不管用。

……

……

坐下来,朱浩把左右门板拼起来。

矮木板当凳子,高木板当桌子,朱浩坐上去试了试,还算牢靠。

乡试前的考试,没有给烛的惯例,也就是说当天考试当天结束,入夜前自动收卷,过时不候,不能在考场过夜。

如果考的内容多,就分场次。

比如说县试,就分为正场和覆考两个主要场次,只要正场的四书文过关,县试就算过了,后续的覆考才会考到五经文和策论,意义不大。

在安陆参加县试有一点好处,这里是未来府试、院试的考场,考中生员后的科考、岁考也在这里进行,考棚修得极为工整。

若是在下辖县,比如说安陆州京山县参加县试,条件可就要比这边艰苦多了。

很多考棚都是临时修建,一到下雨天就漏水,想考好都很困难。

这也是为何县试、府试等考试都定在每年开春时进行的缘故,开春时下雨天较少,冷是冷了点,但基本不会因为突然的天气变化影响考试。

如果当天真的有雨,考期可以顺延。

县试考官本来是本地知县或州同知,但因安陆知州邝洋名马上要卸任,或许想趁着走前捞一点政治资本,又因为长寿知县京钟宽刚刚卸任,导致知县出现空缺,而县试和府试连考,所以本县题目也由邝知州来出。

但邝洋名并不参与监考,监考会由本地学正、教谕、训导等共同完成,学正为副考但主监考,至于阅卷工作则以周边府县请过来的老儒生完成,三人给评,基本是每人选六十篇左右的考卷,一般一篇考卷要有两名老儒生的优等评语才能进入最后角逐。

最后由主考官选出优等考卷“入围”,发长桉列考生姓名定录取名次。

考卷湖名,但不誊卷,也就是以原卷考评。

只有到院试时才会湖名加誊卷,许多时候院试连这一环节都省了,要到乡试时才会如此正式。

朝廷的制度是一回事,地方上财力物力有限,多半从简,谁也挑不出毛病。

……

……

考试即将开始。

考生众多,明朝中叶的科举比之后来简单许多,互结的考生只需过桉,无须唱保。

但在考前,本县儒学教谕署的训导会再到考棚前检查一遍众考生的具结和互结,相当于检查准考证,确定是否考生本人来参加,以防有替考的情况出现。

这边检查过后,随即发卷。

长寿县始终是州府之地,所用考卷……也就是写文章的纸张,材质极佳。

两篇四书文,用两张卷子,发卷时便有一侧黏在一起,第一页边缘位置留有书写考生姓名、三代履历、具结、互结的地方。

除了密封线内的位置,外面只画竖列的格线,不分细方格,共十二列,正统四书文一般都是三四百字之间,每一列就需要写三十字左右,纸张较大,无须非要写蝇头小楷,字稍微大一些也可以容下,但必须楷体。

为了阅卷方便,一篇文章并不翻页。

考卷厚实,普通作画的纸张基本都是三层宣纸压制在一起,而本县考卷所用考笺则是四层以上的宣纸压制,这是为防止书写卷子时墨透纸背。

并不给草稿纸,需自带。

卷子发好,朱浩把姓名等列好,就开始等待放题。

题目不会印在考卷上,而是要等考场内以考牌来列出,以木牌巡逻考场,每一个考场都会有一题牌。

------题外话------

祝端午安康,吉祥如意,快乐永随!


状态提示: 第二百七十六章 县试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第二百七十六章 县试(2/2) 返回《锦衣状元》目录下一章:第二百七十七章 投其所好(快捷键→)

推荐阅读大唐:长乐请自重,我是你姐夫寒门风骨从嬴政开始:历代皇帝陆续降临红楼:开局加载嫪毐模板三国:幽燕铁骑踏天下南宋之帝王大业最强大唐之席卷天下烟冥望阡陌三国:重生为阿斗,开局扶刘备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开局成为诸葛亮师弟汉末逆流(三国杀之成王败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