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Ctrl+D收藏本站!我的书架

锦衣状元- 第756章 成长(2/2)

文/天子
锦衣状元 | 本章字数:1257  | 锦衣状元txt下载 | 锦衣状元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乱世摄政王男主攻略手册启明星探案集窃民系统之逐鹿春秋古代混血儿三国志死亡难度明末枭雄录神级催眠师谍影:命令与征服三国之吕布天下纵横三国的铁血骑兵
,之前也没往心里去。

朝廷缺钱缺粮,那是秘密吗?

张太后道:「此等事,哀家身在内宫,不该问也没法问,以后你到了五军都督府,好好做事就行。看你平安无事归来,姐姐也就放心,早点回府吧。」

「好,那我以后赚了银子,就给姐姐送来……」

张延龄这会儿还真体现出孝顺的样子。

惹得张太后甚是高兴。

即便张太后手头的确不宽裕,还是让人拿了方木匣出来,里面有一些金银首饰,一并交给弟弟。

似乎就是奖励张延龄先前说的那番话。

……

……

皇宫内的开销,的确比正德时减少许多。

一来是杨廷和为首的文官,对皇宫体系的盘剥,让朱四时刻记住节俭这件事……再就是张太后不是朱四的生母,就算朱四手里有钱,也不会往这个曾经算计过兴王府,甚至暗地里要他命的人手里送钱。

朱四理直气壮。

朝廷没给钱,朕拿什么给你?

张太后从朱四登基后,家底也快散干净了,弟弟来盘剥一点,内外打赏也需要银子,有时添置新衣服,都要自掏腰包……也是没办法,谁让过继子那边日子也不好过呢?

在张太后的视角,皇宫现在过苦日子,是因为杨廷和对内府的严格把控。

张太后问过管事太监,账上的确没银子,皇帝那边小日子过得也不咋地,吃穿什么的都是能省则省。

对张太后这样一个只顾着小家生活的女人来说,就这还能对你杨廷和言听计从?

先前杨廷和几次想在西北军政,及皇帝日常勤勉克己等事上,希望张太后出手相助,张太后都置之不理,便有这方面的原因。

你不让我有好日子过,还想让我帮你做事,世间哪有这等好事?

反倒是过继子,把自己那不争气的二弟给培养「成材」,那哀家不支持过继子,要听你一个大臣的?

你杨廷和还真把自己当盘菜啊。

唐寅回京当侍郎这件事上,杨廷和同样找人告知张太后,让张太后站在一个母亲的角度,规劝皇帝儿子不要破坏朝廷规矩。

张太后即便收到杨廷和传话,也没当回事。

……

……

正月底。

朝议又涉及唐寅回京的问题。

这次是因为西北要在开春后重修关塞,需要耗费大批钱财,因为唐寅没有监督修造城塞的经验,所以三边总督李钺上奏,请求朝廷调拨一名有工部管事经验的宣府巡抚去宣大之地,把重修加固关塞的差事给办好。

李钺的上奏是说派个宣府巡抚,但到了京城,这件事要运作起来,就要把唐寅撤换,直接以新的宣大总督来统筹负责这件事。

「……陛下,陈九畴在陕西为政多年,榆林卫周边关塞又系其亲自督造而成,应以其代唐寅,为宣府巡抚。此乃兵部及吏部商议后所做推荐……」

兵部右侍郎李昆代表兵部出面保举陈九畴。

现在唐寅的职位还没被卸下,但宣大总督之位已然成为砧板上的肉,在朝堂上讨价还价由谁来担当。

朱四突然想到什么,问道:「陈卿家在卸任宣大总制后,好像一直没回京吧?他现在在哪里?」

李昆道:「仍在大同。」

「他为什么不走呢?」

朱四继续追问。

李昆支支吾吾不知该作何回答。

兵部尚书彭泽出列道:「回陛下,陈九畴并非卸职,而是留守大同镇待命,如今大同地方上并无巡抚,大同巡抚府衙之事,一直由其以原宣大总制身份协领。」

朱四一听,顿时火冒三丈:「那就是说,朕没有安排陈九畴当大同巡抚,他就自己给自己封了个大同巡抚,赖在大同不肯走是吗?」

「呃……这……」

彭泽被皇帝责问,不知该如何作答。


状态提示: 第756章 成长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第756章 成长(2/2) 返回《锦衣状元》目录下一章:第757章 公开交易(快捷键→)

推荐阅读大唐:长乐请自重,我是你姐夫寒门风骨从嬴政开始:历代皇帝陆续降临红楼:开局加载嫪毐模板三国:幽燕铁骑踏天下南宋之帝王大业最强大唐之席卷天下烟冥望阡陌三国:重生为阿斗,开局扶刘备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开局成为诸葛亮师弟汉末逆流(三国杀之成王败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