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四乡八里包括附近州县闻讯前来应征人数太多,而现有军粮只够一万人吃六个月的,招得太多可不够吃。再说了,自己是招兵买马打仗,可不是行善积德开粥厂救济贫民,而且这些应征者中,由于常年饥荒,大多瘦骨嶙峋,身体虚弱,招进来也没用。
这古代军队作战,对士兵而言,最关键的就是身体条件,耐力要好,力气要大。这是基础。所以,杨秋池根据这情况确定了筛选条件,先进行年龄和性别筛选,年轻力壮的妇女只留下一百来人作为卫生院战场救护员。对兵士,他组织进行了十公里负重越野和举重考核,达标者过关,淘汰者,每人给五十文路费让其返乡。
经过严格筛选之后,只有五千来人达标,其中包括了阿杏妮剩下的一千多侗兵。又过了几天,通过者越来越少。十来天时间,总共只招收到了八千多名身体达标的新兵。
这也难怪,明末年年征战,大部分青壮年都被征召入伍了,很多战死疆场,剩下的,大多是些老弱病残,好在这是偏远的湘西,相对而言情况稍好,短短十来天,能征召到八千名身体合格的兵士,已经很不容易了,这多亏了杨秋池白米饭加军饷,外加夫妻俩黔阳一战的威名感召。
这十来天,杨秋池制造了子弹七千发和一百多枚石头炮弹,当然,严格地说,这是集体的成果。一百多铁匠打造弹壳、弹头和底火铜帽,另外冶炼出发射药和底火雷汞的原料,杨秋池只是负责将这些原料配置成无烟火药和底火雷汞,然后由自己的五十名护卫队员进行装填,再装入保弹板和老套筒步枪的五发弹夹里。制造石头炮弹也是如此,杨秋池只负责炸药配置,原料制造和装填等都是其他人完成的。而且,这项工作两班倒,昼夜不停。
马克沁重机枪经过实战检验,证明是合格的,这十多天,铁匠老黑头又造出一挺。而老套筒步枪结构简单,成批量生产后,这十多天已经造出了几十支。
但是,杨秋池没办法将自己召集的这八千新军都装备老套筒步枪,更不能大量生产马克沁重机枪装备部队,——束缚大规模组建新军的主要原因,就是子弹。由于技术保密的需要,关键环节只能由杨秋池一个人完成,这就严重影响了弹药制造的速度。
这十多天来,他初步测算了一下,自己白天天一亮就开始配置炸药和子弹弹药,一直到三更时分,在原材料齐备的情况下,最多也只能配置出五百颗子弹和十枚炸弹的用药,另外,束缚炸弹配置速度的,还有矿石开采和冶炼、精炼速度。
这样算下来,每挺重机枪预定用弹五千发,原定三挺重机枪,用弹则需要一万五千发。步枪每支配备子弹二十发,一千支就是两万发。
总共三万五千发子弹!每天制造五百发子弹,也需要将两个多月。也就是说,自己白天什么事都别做,准备三个月的弹药,才能打一场五万人以内的中小规模的战斗。纳妾记ii正文第114章束缚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44624/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44624.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114章 束缚)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沐轶谢谢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