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当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无论是和重要人物交谈,或是在公众场合发表观点,或是要出席谈判、酒会、晚宴等各种社交场所,在这些场合的出色表现,可以展示一个人的风采,相反,此时不佳的表现,也会让你的形象大打折扣。在公共场所或重大的场合,有些人能够如鱼得水,表现起来游刃有余,有些人却会脸红心跳,分寸大乱。恐惧社交,如果长时间得不到修正,会发展成为一种心理疾病,也就是“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惧,轻者可以慢慢锻炼,重者也就是“社交恐惧症”,就需要借助心理医生的帮助了。
24岁的娜娜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了某外企的企划部,看起来前途一片光明,她也很努力地工作想要证明自己。年底,公司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年终宴会,可谁知娜娜却在此遭遇了平生第一次“社交滑铁卢”。得知艾玛国总部的大老板以及六位重量级董事都将飞来参加这次宴会,娜娜深知这次宴会很重要,而且很可能就是一次自己出头的好机会。
她向资深同事请教如何装扮和有什么注意事项,但是同事都含糊其辞。娜娜思前想后,决定打扮得清新一些,觉得这样才比较符合自己“职场新兵”的形象,她用短t配格纹长裤,再加上一双平底靴。结果到现场一看,最无光彩的就是她了,大家都华丽照人,整个场面衣香鬓影,而她就好似一个邻家小妹,让人怀疑她是不是这里的服务生。
娜娜觉得很丢脸,只好躲在角落里偷偷喝饮料,最后趁着去洗手间的机会偷偷溜回家了。从此以后,娜娜在参加任何活动的时候,都会有一种莫名的恐惧,不知道该怎么办,总是担心这担心那。可以说,娜娜正是因为那一次社交的表现不得体,而诚惶诚恐导致患上了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强迫观念较为严重,患病率较高的心理疾病。患者害怕与人交往,对社交感到恐惧,以至于患者最后会拒绝与任何人接触。
社交恐惧症的表现形式还不仅仅是面对陌生人而手足无措,有时甚至还表现为不能在公众场合打电话,不能在公众场合和人共饮共餐,不能单独和陌生人见面,不能在有人注视下工作等较为极端的行为。产生社会恐惧的原因,更多的是后天的环境和自身的精神压力造成的,所以,纠正起来也就相对容易一些。那么如何摆脱社交恐惧呢?心理专家给我们提供了以下几点建议:
1.接纳你自己。社交恐惧在某种程度上是不能接受自己的一种表现,而不接受自己的根本原因在于不能欣赏自己。接纳自我,可以从停止对自己的挑剔和责难开始,不要苛求自己,也不要急于从负面情绪中逃开。很多时候,事实远没有你想象得那么可怕。
2.学会倾诉。有烦恼是一定要讲出来的,找个可信赖的人说出自己的烦恼,也许别人无法帮你解决问题,但至少可以让你发泄一下。
3.接近那些喜欢自己的人。对自己友好的人,我们会以同样的热情甚至是更多的热情来示好。同样,我们自己的微笑也会换来别人对我们的友好。对于冷漠的人,大可不必在意他们的不友善,多关注那些对自己的微笑报以同样微笑的朋友,他们在给予你温暖的同时,更多的是让你拥有自信。
4.不刻意迎合别人。压抑自己、迎合别人,是很多人在社交场合的想法和做法。但是,这样的方式既让对方无法了解真实的你,也让你自己觉得这样的交往浮于表面形式,更无从唤起自己的真情实感,让自己在社交活动中找不到快乐,从而更愿意远离社交场所。
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网络时代的来临,把人们带进了新的社交领域。长期沉溺于网络上的虚拟世界,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同真实社会的交流越来越少,于是,社交中的交流技巧越来越不为他们所掌握,也因此使更多人宁愿躲在虚拟的世界里与人交往,也不愿意走出去,最终形成恶性循环,使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往更加困难。
所以,在我们还没有彻底封闭自己的时候,在我们还有着与人交往愿望的时候,赶快走出来,勇敢一点儿,乐观一点儿。其实,大多数人都是友善的,对于你社交活动中出现的尴尬的、不得体的语言行为,人们更多的是会给予理解和宽容。走出自我封闭的圈子,走进人群中,很快你就会发现,生活中的快乐比原来要多很多。
嫉妒——破坏幸福的黑手嫉妒是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是对别人的成就感到不快的一种心理感受。嫉妒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是一种消极的情感表现,是一种不健康的性格缺陷。当今社会充满竞争,个体之间的差异在交往中日益突出,便造成了嫉妒心理。大多数容易嫉妒的人从小都是争强好胜的,总是希望自己样样都比别人好。如果别人在某方面超过了自己,心里就惶惶不安、不是滋味,继而产生了一种掺杂着憎恶与羡慕、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46854/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46854.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144章 掌控情绪)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铁血大隐谢谢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