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帝国的工业部投资布局各类工厂的时候,除了国防工业以及民生工业外,在其他行业更多的起一种引导或补充的作用。/p
当有民间资本开始搞,并且搞的不错的时候,官方资本往往就自行撤退,把资源集中投入到其他方面了。/p
纺织行业就是典型的例子,大楚帝国早期搞机制布的时候,除了自我需求外,更多的还是为了打造一个样板,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其中,等苏秦纺织公司为代表的民间资本涌入纺织行业后。/p
官方资本也就开始收缩在纺织行业的投资了,虽然还有一个汉天纺织公司,但是官方基本已经停止了对该企业的民用纺织品业务的支持,甚至三番五次的进行警告,不准再用行政手段进行不公平竞争。/p
兴许有人会说,纺织行业赚钱啊,官方资本为什么不搞了,这赚了钱也好投资到重工业里头啊。/p
这就是国家和企业的不同了。/p
企业追求的是利润,国家追求的是经济发展,追求的是就业,追求的是民生。/p
钱……对于国家而言,其实只是一组数字而已。/p
即便是钱,这区区企业利润在庞大的企业税收面前也不算什么!/p
汉天纺织公司撑死了一年利润也就十几二十万两银子,这可是一家拥有数十个分厂,总雇工超过四万人的大型企业。/p
哪怕是放在后世里,那都是妥妥的大型企业。/p
但是整个纺织行业的税收,以及纺织行业发展起来后,所带动的其他行业发展,再有各类消费所带来的税收有多少?/p
具体不好说,但是还是以汉天纺织公司为例子,其直接或间接所贡献的税收每年就不止二十万!/p
所以,大楚帝国官方,基本对亲自办企业赚钱其实没啥兴趣,他们更想要的是一个行业繁荣起来,带动更多的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提供更多的税收。/p
这也是大楚帝国官方资本,基本上只投资国防产业以及民生产业的缘故,而对于其他行业只是进行引导,打造一个样板,又或者是进行补充投资。/p
不仅仅纺织行业这样,就连钢铁和机械行业也都是如此。/p
大楚帝国虽然官方投资了大量的钢铁以及机械行业,但依旧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其中。.c0m/p
五年农业计划里,农具补贴计划不仅仅覆盖了大量的官办机械厂,也覆盖了参与其中的民办机械厂。/p
只不过有资格参与其中的民办机械厂不多而已。/p
毕竟这年头的机械厂也不好办,各类机械设备也是挺贵的,想要把规模做起来那就更不容易了,投资太大。/p
像李氏制铁这样,有胆量,有资本,时机也比较恰当,得以顺利进入新式机械长哈的民间企业,还是极少的。/p
而规模能够做到李氏制铁这么大的,那就更是没有了。/p
民间机械厂里,规模第二大的也就相当于李氏制铁的三分之一而已。/p
李氏制铁发展顺利,其生产的各类农具,炊具不仅仅在珠三角当地拥有大量的销量,而且还大量出口,这些都是为李氏制铁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以及更重要的资金。/p
手握大量资金的李氏制铁,除了继续扩大,巩固自身在铁制农具、炊具以及各类民间日常所需铁制品的市场外,也是把目光瞄向了其他新兴行业。/p
什么布匹啊,食品加工啊,木材加工,造纸或茶叶加工,瓷器什么的,这些都和李家的传统不符合。/p
他们没这个经验,也买那个人脉,连技术人员都找不出一个来……/p
这些看似轻轻松松能赚钱的行业,其实竞争极大……/p
机制布,这看着简单吧,随便找一个机械厂就能采购到新式的织布机,纺纱机,然后生产出来布匹……都不用什么技术,有钱,随便找几个人就能搞。/p
但是你这么做的时候,别人,而且是无数人也这么做……/p
华夏大地里,一夜之间涌现出现的无数纺织厂都是属于这种。/p
而且这还是正式登记注册的纺织工厂,再怎么样也是比较正规的那种,而实际上更多的还是传统的家庭作坊。/p
就连农村里现在都开始大量出现了小型的新式纺纱机、织布机……/p
人家农民自己种棉花,自己纺纱织布,你再便宜人家都不会要你的布,反过来,人家说不准还想你推销他们自己织的布的。/p
因为人家自产自销,甚至都没成本这个概念,对很多农村的妇女来说,能够赚点零花钱补贴家用就好,人家开出来的价格比你的成本都更低……/p
如此情况下,布匹的价格持续走低,如今广州城里的布匹的价格,对比明王朝时期至少降低了好几倍。/p
想要赚钱,可没那么容易了。/p
任何时候,门槛太低的生意,其实想要赚钱都很难,因为除了价格战外,几乎没有第二个办法进行市场竞争,价格越降越低,最后大家都没钱赚。/p
纺织如此,其他不少行业也这样,只有最早掀起采用工业化生产的厂家,才是真正赚到了钱的,后面看到这个行业赚钱,然后一窝蜂涌进来的人,基本都是血本无归。/p
李家人也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51093/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51093.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五百八十三章 海上贸易和造船)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雨天下雨谢谢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