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慑,这才是舰队这一次的主要任务,至于说对方要是不服真的要打,也不可能只靠这么点舰队,至少也要派个大舰队,再搭载几千士兵登陆作战啊。/p
通过外交交涉后,大城王国方面虽然纠结,但是人家也不傻,国家主权不容退让,所以虽然语气很低下,各种对不住之类的,但是却是坚决不松口,死都不答应大楚帝国提出来的全面开放市场以及租界一个沿海港口的条件。/p
对于大城王国方面的回复,楚军方面也有所预料。/p
对方要是能随便答应才见鬼了!/p
尤其是大楚帝国还没有对他们展现让他们畏惧的真正实力的时候。/p
光靠一些道听途说,再加上一支十来艘战舰和武装商船组成的舰队,就想要让大城王国方面直接屈服割让领土,这也太扯淡了。/p
第一次交涉失败后,舰队方面也没有直接打仗,而是开始了撤侨……不少贸易公司在大城王国的贸易港口里都设有商馆,留有部分人员驻防的,这些人虽然也有一定的自保能力,但是在战争中还是很容易沦为炮灰。/p
把国民都接上船走了后,舰队护航商船返回金兰湾。/p
同时相应的情况报告也随着海军最新式的甲六级通讯舰疾驰送往金陵城!/p
海军里的甲六级通讯舰,设计理念效仿了邮递司里的邮递船只,专门用于海上快速运输,搭载的货物也只局限于信件、中小件快递货物!/p
因为搭载的货物重量可以忽略,同时为了追求速度,因此船只的设计非常极端,整艘船都是为了速度而生!/p
不仅仅拥有夸张的长宽比,尽可能轻量化的船体设计,而且还采用了海军舰政司造船科最新的研究飞剪船首!/p
飞箭式船首再加上八比一的长宽比,让这种通讯舰拥有了夸张的航速!/p
八比一的长宽比……这对于风帆时代的船只而言是非常高的比例。/p
常规战舰的长宽比一般只有四比一,哪怕是追求速度的巡洋舰等船只,也很少超过五比一。/p
但是通讯舰嘛,不一样!/p
大楚帝国方面对通讯舰的要求,是和对地面五百里加急是一个概念的,一切都是为了速度而生,载货量乃至造价成本都不需要考虑,只需要考虑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把远方的消息,跨过大海送回本土,送到金陵城的帝国高层手中!/p
所以才会有这些极端的设计,最终有了甲六级通讯舰!/p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降低重量,同时又确保船体强度,这艘甲六级通讯舰,还是大楚帝国里第一艘大量采用钢料为部分船体主体结构的船只!/p
这年头的钢料可不便宜,贵的很!/p
区区一百多吨的通讯舰,其造价比三四百吨的护卫舰还要贵……/p
不过贵也有贵的好处,这不,来自金兰湾舰队的报告通过通讯舰,一路以平均十四节以上的航速向北航行,没多久就把这封报告送到了松江海军基地。/p
紧接着这封信又通过陆地上的驿站体系的五百里加急送往金陵城。/p
内河逆流航行的话,哪怕是专门打造的通讯舰,其速度也远不如驿站体系的不断接力传递。/p
邮递司想要使用内河逆流航行,把吴淞基地收纳的海外信件紧急送往金陵城的话,恐怕要等到蒸汽轮船出现的……不过那个时候火车估计也有了,用火车的话还是比内河轮船快!/p
现在的话,大楚帝国的紧急信件,尤其是军情传递,是陆地上的驿站体系和海上的通讯舰一起组成的,相互配合。/p
同时因为大楚帝国疆域广大,而不少地方都有河流以及靠岸,所以很多地方的紧急公文也是走海路到吴淞海军基地的。/p
比如广东地区、辽东、高丽半岛,辽北省等地的紧急公文,很多时候也会通过海路进行传递的,速度要比走陆地快一些。/p
如此也就导致了吴淞海军基地的邮递非常的忙碌,作为中转站要不断的把来自各地的信件送往金陵城,同时也要把金陵城的信件装船送往各地。/p
而吴淞到金陵城的驿站路线,也是大楚帝国里最繁忙,最密集的驿站路线。/p
不仅仅要传递其他地方各类公文以及紧急军情,江南省本地的诸多公文也是通过这一条路线进行的。/p
寻常地方,可能一个驿站里就那么十来个人,马匹不过几匹。/p
但是在这里,一个普通驿站就会有大几十号人,有些甚至上百人。/p
这些驿站里还是直接负责驿站运转的人员,不包括依托在驿站体系内,为过往商旅官员提供餐饮住宿的各类服务人员。/p
因为传统,也为现实需求,大楚帝国里的驿站都是建立在各处官道,间隔一定距离就设立一间,而且都是按照距离设置,并不管周边有多么荒凉……毕竟传递紧急信件的时候,是接力传递的,间隔一定距离就必须要有一个驿站,要不然马匹迟迟得不到替换,要累死不说还影响信件传递速度。/p
如此情况下,也就使得了很多驿站都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并且还是位于商旅往来的官道上。/p
这样的驿站也带来了另外一个作用,那就是为过往的商旅们提供食宿。/p
旧王朝们怎么搞的不知道,但是在大楚帝国里,驿站体系内的食宿业务,都是邮递司自己搞的副业,其收入用来补贴驿站体系的巨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51093/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51093.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五百九十六章 邮递司综合集团)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雨天下雨谢谢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