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兵之后是步军,这些人列阵碾压,收拾顽抗之敌,对敌人发起最后一击,然后追亡逐北,打扫战场。/p
步兵之后还有民兵预备役军队,这些人虽然没去冲锋,却做了一件十分提振士气的事情——虚张声势,摇旗呐喊。/p
战争进行了一天,这时候士气很重要。/p
民兵预备役的领头人是元城令吴琼、贵乡令胡装,他们各带了一万多百姓、民兵,在山下拉着枯草、柴禾制造人工沙尘暴,然后齐声呐喊助威,声震长空。/p
扬尘之中两万多人齐声呼喊,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是个什么概念。/p
这是很具有迷惑性的一幕,也是十分吓人的一幕,梁军不知道晋军的底细,以为后方还有百万大军要俯冲过来,一时间两股战战,斗志全无,最后的一道心理防线也被击溃了。/p
心理上输了,这仗也就要败了。/p
梁军兵败如山倒,大军自相践踏,伏尸枕藉,弃甲山积,一仗下来损兵达三万多人。/p
胡柳坡之战,晋军胜出。/p
虽然胜出,却也是惨胜。/p
梁军固然被打趴下了,但晋军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失去了乘胜进军灭梁的大好时机。/p
李存勖还营,听说折了周德威父子,望天恸哭:“丧吾良将,吾之罪也!”/p
周德威还余下一子周光辅在军中任职,李存勖擢升对方为岚州刺史,算是聊以慰藉。/p
折了老将周德威,却跑了猛将李嗣源。/p
当时梁、晋双方全都在打乱仗,李嗣源和养子李从珂失散,又找不到李存勖的下落,茫茫无所之。/p
这时候有人喊:“晋王北渡黄河撤走了!”/p
李嗣源不知真假,带兵脱离战场,踏冰北渡,想要赶往相州。/p
这里还没到相州呢,晋军已经取得胡柳坡大捷,李存勖乘胜进军,攻陷了濮阳。/p
李嗣源听说消息,立刻到濮阳报到。/p
你现在来报到,那就不好解释了。这里主帅还在浴血奋战呢,你一个大将擅自带军脱离战场,这是想干啥?临阵脱逃,可是大忌!要杀头的。/p
李嗣源素有勇猛之名,也是功勋宿将,李存勖肯定不舍得杀。但不杀你不代表心里没气,最后实在是气得不行,跟李嗣源撂了这么一句话:/p
“您以为我已经死了吗?渡河北上想到哪里去呢?”/p
这句话很重,潜台词就是:我死了你就急着北上回老家,这是要打算篡位啊!/p
此时此刻,李存勖与李嗣源的关系已经出现裂痕,这个裂痕后期还没有办法弥补,它将继续影响双方的关系,甚至延续到李存勖生命的最后一刻。/p
这两个人的关系本来就很微妙,双方有着太多相似的地方,两个都是打仗不要命的狠人,还都很聪明,很得人心,又都有很大的人格魅力。/p
李嗣源身边集结了很多人才,李存勖不止一次挖过对方墙角,挖墙脚的过程如下:/p
晋国灭燕之后李嗣源笼络了很多燕国猛将,里面以元行钦和高行周最为有名。/p
李存勖深知元行钦骁勇善战,直接向李嗣源要人,大王要人不能不给,李嗣源只能忍痛割爱。/p
这个元行钦就是后来的李绍荣,确实是个猛人。元行钦在今后的战争中曾经深入敌阵,大杀四方,被敌军一剑击中面门,血流不止,仍然力战不退,被高行周救了出来。/p
这样一来李存勖又发现了高行周这员猛将,又想收归麾下。但前面已经问李嗣源要过一次人了,这次不好意思开口,就派人直接给高行周递话,许以高官厚禄,诱他来效忠。/p
这是地地道道地在挖墙脚了。/p
高行周很光棍,直接怼了回去:“代州养壮士(李嗣源当时为代州刺史),也是为了效忠大王。行周在代州做事,就是在为大王做事,不都是一样的吗?更何况代州李公(李嗣源)对行周兄弟有救命之恩,不忍心有负于他。”/p
李存勖自讨了个没趣,讪讪而止。/p
高行周说的话很有道理,勇士向你的手下们效忠不就是向你效忠吗?你偷偷摸摸来挖墙脚算怎么回事儿,难道信不过你的手下吗?/p
没错,李存勖就是信不过李嗣源。虽然这一点李存勖本人都未必察觉到,但潜意识里他对李嗣源这个人不放心。/p
因为对方能力太突出,战功太卓着,更重要的一点,这个人不太容易控制。/p
李存勖是个内心十分强大的人,但在李嗣源那里,他嗅到了威胁(危险)。/p
这个威胁并不是说李嗣源会造反,而是对方有造反的能力,还有造反成功的可能。/p
这就不得不防了,防备的手段就是笼络对方手中的人才,消减对方的势力。/p
这也是无奈之举,在五代时期,手下人太猛、太完美反而不是什么好事,因为这是个武夫乱政的时代,你指不定什么时候这些武将就要反客为主。/p
这个问题要通过制度来解决,五代的君主、文臣武将在打打杀杀中一直在求索这一制度,而求索,需要一个过程。/p
历史到了李存勖这里还没有求索成功,他在晋国地方上实施的还是藩镇(节度使)制度。哪个武将战功卓着,就封其为节度使,辖区军政、财赋、人事一把抓,定期给朝廷进贡就行了,俨然是个独立王国,跟周朝的分封制没啥两样。/p
在战争年代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51483/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51483.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一百四十三章 胡柳坡之战)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流觞大大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