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徐家的优秀子孙徐知诰出马了,他在润州听到消息后挥兵渡江,开进了扬州城。/p
进城之后平定乱兵,稳定军府,扬州城安定下来。/p
当时徐温的儿子(亲生的)也不少,但都不中用,徐知诰虽然是义子,但人家撑得住、倒不了,可以委托大事。/p
现在人家既然占了扬州,又把这一大个乱摊子打点的井井有条,内外之事处理得游刃有余,徐温就顺水推舟,任命徐知诰为淮南节度行军副使、内外马步都军副使、通判府事,兼江州团练使,让他接替徐知训的角色,主政扬州。/p
这一番包装下来,徐知诰在扬州立稳了脚跟。/p
立足之后还要培植自己的势力,而徐知谏和刁彦能因为救过徐知诰的命,受到重用。/p
其中徐知谏接替徐知诰之前的位子,成了润州团练使,刁彦能更不得了,后来坐到了一镇节度使的高位。/p
这次叛乱,徐知诰成了那个最后摘果子的人,他将以此为新的起点,开创南唐基业。/p
基业怎么开创?无外乎励精图治,积蓄人心。/p
徐知诰一反之前徐知训所为,他对杨隆演十分恭敬,对朝中大臣又十分谦逊,御众以宽,约身以俭,扬州风气为之一新。/p
风气新了,那就半点实事儿,他在上报杨隆演之后,下令吴国辖区百姓之前欠下的赋税全部免除,与民休息。/p
同时他还求访贤才,整顿吏制,把贪污腐败、偷奸耍滑、欺压百姓的一帮子人抓了典型,处理了一大批人,政-府滴之一新。/p
这样一来老百姓得了实惠又有了盼头,民心悦服。/p
做完了这一些,徐知诰开始啃硬骨头,碰触吴国的核心经济制度。/p
这个核心制度俗称“丁口钱”,这个丁口钱就是百姓们要定期缴纳的赋税,这个赋税用什么来计算呢,用田地的亩数来计算;用什么来交呢,用钱来交。/p
也就是说你有多少地,那就折合成多少钱,按时间交到衙门里去。/p
按理说交粮食还是交钱都无所谓,交什么不是交啊,没什么两样。/p
然而里面却大有学问。/p
为什么呢?因为吴国的经济现状是“钱重物轻”,也就是说钱很值钱,粮食啥的不值钱。/p
百姓辛辛苦苦种了一年的地,要把不值钱的粮食换成值钱的钱来上缴,这就是变相地增加赋税,而且还增加了不止一点半点。/p
公平交易的面具下面隐藏着血腥的盘剥。/p
这时候徐知诰手下的第一谋士宋齐丘出来说话了,他针对这个“丁口钱”提出了一个建议:/p
“地里又种不出钱来,为什么要用这个来交税呢,逼着百姓把粮食卖钱,这是让人舍本逐末啊(农为本,商为末)。”/p
前面这一句是指出问题,下面开始对症下药,解决问题:/p
“要取消丁口钱,今后百姓种什么就交什么,种庄稼的交谷,种桑养蚕的交帛,而且衙门还不能压价,绸绢每匹如果值一千钱,可以抵税三千。”/p
这就从与民争利变成了让利于民。/p
这个政策施行下去,民会富,国也会强。/p
但有人不想这么做,这些人就是之前既得利益的官老爷们。/p
以前收钱多方便啊,又能压榨,还能中饱私囊,这种发财致富的手段还十分保险,不用担心上面来检查。/p
现在你宋齐丘竟然要把这个制度给改了,这不是断人财路吗,断人财路就如同杀人父母,你难道不怕有人报复吗?/p
所以说就有人出来提反对意见:“如果采用了宋齐丘的建议,一个县里的财政每年就会损失亿万计,地方财政怎么办?所以说这政策万万不能施行!”/p
宋齐丘也不争论,直接反问了一句话:/p
“安有民富而国家贫者邪!”/p
意思是说百姓富了,国家肯定不会穷,真正穷下去的只能是你们这帮子官老爷!/p
徐知诰不傻,他采用了宋齐丘的建议。这个政策一旦施行,效果立竿见影!/p
“由是江、淮间旷土尽辟,桑柘满野,国以富强。”/p
宋齐丘是个人才啊,徐知诰想要重用他,徐温不同意。/p
开玩笑,这吴国是我徐家的,你徐知诰虽然也是徐家人,但并没有血缘关系,这里面就隔了一层。/p
更何况现在徐家子弟全都不成器,而你徐知诰太成器了,这不好。/p
现在你竟然还想要重用自己的人,培植自己的势力,那还了得,到时候控制不住你,我徐温不就鸡飞蛋打了吗。/p
所以说,重用宋齐丘的事儿,你就别想了。/p
好吧,我徐知诰认,别人后妈养的还要受歧视,更何况我连后妈养的都不算呢。/p
但我不给宋齐丘高官,我用他做谋士你总管不着了吧。/p
徐温用实际行动表示,做谋士你也要悠着点儿,别给我憋坏——徐知诰的身边有徐温的人。/p
这个父亲在防着儿子,正所谓权力面前无父子,更何况还不是亲生的。/p
老子把扬州给了你,让你处在权力中枢,但你就是个木偶,操线的手在我的金陵(今南京)呢。既然要操线,那就要掌握扬州的一举一动,那你徐知诰身边不安排几个人,人家徐温能放心吗。/p
徐知诰对此肯定也明白,但揣着明白装糊涂他还是会的,正所谓看破不说破,你安排人,随便,彼此心里有数就行了。/p
既然身边的人不可信,那与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51483/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51483.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知诰的崛起)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流觞大大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