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去不等于顺治不出来,雨桐用丹『药』慢慢淡化痘印。唐超不知从哪儿弄了一张面具膜。顺治戴上就是孝庄来了也不会认出来。有了面具,顺治几乎每天出来看雨桐他们干活。庄园里的人只知道他是外面来的艾先生,暂住在庄园。/p
都是受过训的人,谁也不多话。而这位艾先生很和气,偶尔还会与他们交谈一番。大棚建起来后,已经到了秋季。所有采暖都采用燃煤,棚里开始翻铺肥育秧。雨桐让庄户建了一个养鸡大棚,平时下蛋除了供庄园用,偶尔还能送进宫里。/p
一进冬季,大家都闲下来。大棚的菜那些庄户人侍弄的越来越好。所以雨桐很少再过问,偶尔过去看看就行。时间多了,雨桐开始重『操』旧业,写字写文。顺治的字那是经过翰林太傅等人亲自指点的,所以指点雨桐很容易。/p
每天练字成了雨桐的必修课。但是写文她还是用洋人常用的羽『毛』。顺治虽然奇怪,但看她用起来流畅,字更有力也就作罢。雨桐写的第一部小说题材是武侠小说。全文白话,文稿写了二十章后边拿去给顺治看。/p
“写的什么?”/p
“小说,俗称话本,虚构的故事,先生没事了可以看看”/p
“好,没想到咱们的雨桐姑娘还是多才多艺呢,今天吃什么?”/p
“下雪了,吃锅子吧,宫里送了羊肉和鹿肉来,我去准备一下”/p
“还真想吃了,你弄出来的总是比别人弄的好吃,再来一些菜。以前就是在宫里也没敢大冬天可劲吃青菜的。今年真是享福了!”/p
“太皇太后现在隔天就来要菜,内务府是不是要损失一大笔收入?”雨桐笑道。/p
“他们哪里还敢,苏麻姑姑让人彻查了内务府,抓了两个头头,估计会消停阵子。我正在想怎么增加国库收入,咱们不能光截流,开源才是重点。要是有空就帮皇上想想,你的想法总比我的靠谱。那些商贾之道,我不懂”/p
“其实任何一个国家的收入主要来自税收,但想让百姓日子好过,就要减负。像土地税、人头税的只能减少,不能增加。当然我说的土地税指的是小百姓,不是大地主。而国库还需要增收,只能另辟途径。/p
我的建议是除了盐税、矿产等控制外,还可以户部出面做生意。把钱赚到国库,而不是到商人兜里。还有咱们自己可以把货物送出去换回金银等财富。我们很多东西还是很好卖的......”/p
顺治认真听着,有些听还是听不懂:“雨桐姑娘,请你把整体细节写出来,我想找人仔细研究研究,找到真正可行的路子”/p
“这个没问题,不过我不专业,觉得在真正的商人面前,就是班门弄斧。咱们从关外进来的可能对商道缺乏研究,但是中原人才济济,历朝出现过很多着名的商家。比如晋商、徽商、浙商等等,他们的思维方式与咱们不同,先生真想赚钱,还是要参考他们的意见。”/p
“隔行如隔山啊!好了,快去吧,我都饿了!”两人一谈,时间过得飞快。雨桐出来,院外却进来一群人,一看就能知道谁来了。/p
雨桐笑着迎了出来,先给康熙行了礼:“皇上怎么有空过来?”/p
“刚下朝,昨听皇祖母说想吃棚子里的西红柿了,朕趁今儿还有空就过来看看”康熙抖落身上的雪进来。顺治正好出来,康熙给顺治行了一个晚辈礼“先生”/p
顺治只要出来就会带上面具,大家都知道这位是皇上的先生。皇上偶尔过来跟先生讨论时政。/p
“你们都进屋,我给你们准备锅子去”雨桐笑着出去准备。/p
梁久功留下站在外面守候,刘长寿、内勒贺跟过去帮忙。两代皇帝落座,顺治把雨桐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她毕竟是女子,真正实施还是靠懂行人。我只给给你一个建议,其实你做得很好了”/p
“谢谢皇阿玛,您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请雨桐姐帮个忙,我把国内有名的几位商家都召集到一起,让她帮我主持一下,汇总出可行『性』办法。我看地方就选别院,那边现在空置着。这也多亏了您和雨桐姐,近两三年内皇宫没再有人感染痘疫”/p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52483/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52483.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423章 大清一百年18)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沙柳273谢谢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