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于对宗教信仰的认识非孟深刻,当然这也得宜于至尊,他当然明白不能拿自己的思想去衡量当时的民众,所以一直都持中立态度,但连林孟、傅子文等太虚界核心大臣都被其所吸引,就不能等闲视之了。/p
于是,孟于以皇帝之尊让林孟转告高僧瑜珈,说要是这位高僧说得动自己,就允许他在天下传教,否则就请打道回府。瑜珈自以为得道,答应了泰界皇帝。/p
孟于召集文武百官、燕平城内有名的学者以及一些平民百姓前往燕平的辩讲坛。他要让全太虚界都知道“佛”是个什么东西。/p
辩讲坛是孟于迁都燕平后专为学子修建的一处讲学场所,可以容纳上千人。平时各方学者,不论是名流还是清流都以此为根据地宣扬自己的学说,起到了百花齐放,各学各派互相观摩学习的巨大作用。虽然有些人族狩猎者管理者从维护太虚界统治的角度出发,不是很赞成孟于这种放纵言论的做法,但在那时候的人眼里,太虚界是皇帝的太虚界,既然皇帝要这么做,做臣子的尽到心力也就是了。林孟等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这位大才子主张实行文道,与马金星主张的法道经孟处于对立状态,两人门下的弟子经孟在讲坛展开论辩,谁也说服不了谁,而皇帝孟于却取的是两家所长,任由他们辩论下去。按照孟于的说法:真正的道理凌辩天凌明,要不设辩讲坛做什么?/p
到了这一天,恒太虚界的高官早早的就占据了有利位置,距开讲还有二个时辰,整个辩讲场地就座无虚席了,闻风而来的民众更是狩魔者这里挤得水泄不通,最后不得不派士狩猎者前来维持秩序。当今太虚界皇帝亲自与异界高僧对垒辩讲坛,用脚指头也想得到那是多么吸引人的场面。/p
天门来的高僧瑜珈先到,这是位中等身材消瘦的老者,黝黑的脸庞上白眉低垂,双手合什,盘腿而坐。孟于大帝准时到场,当然是全体起立致礼,而且惟恐稍微慢了一点。/p
恒太虚界皇帝坐到自己的位置上,瑜珈微一颔首,口中称佛说道:“陛下,瑜珈有礼了。”瑜珈的倨傲引起下面泰界子民的不满,一片嘘声四起。/p
孟于微笑着说道:“大师客气了。”同时向下面摆了摆手,示意安静。/p
之后,林孟宣布了一项纪律:凡是前来听讲的,任何情况下一概不许发出响动,否则当众拖出。这项纪律等于是狩魔者许多人早已准备为皇帝喝彩的念头给打消了。/p
孟于首先提出问题:“请问大师,何为众生平等?”/p
瑜珈回答:“普太虚界之人无分贵贱,皆能修习佛法得道,是谓众生平等。”/p
孟于再问:“何谓涅磐?”/p
瑜珈回答:“欲爱灭则不造业,不造业则无果报,果报灭则轮回亦灭,轮回灭可得解脱,于是进入超脱轮回,克服一切痛苦的寂静世界,是谓涅磐。”/p
孟于又问:“如何达到涅磐?”/p
瑜珈回答:“需修八道,八道为: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寿数、正精进、正念、正定。”/p
孟于沉默了一会,他看下面的人大部分都听得云里雾里,不明所以,决定改个方法。于是,他又问:/p
“听说大师所在界度的民众按贵贱等级分四个阶层,称种姓制度,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可是如此?”/p
瑜珈点头应是。/p
“既然宣扬众生平等,那为什么没听说佛教反对明显不平等的种姓制度?反而宣传人生来就是受苦,意思是要大家安于现状吗?”孟于开始了进攻。/p
“这里所说众生平等是指任何人都可通过修习佛法,并非指世俗生活的平等。安于现状至少可以在精神上求得解脱,又有何不好?”瑜珈解释道。/p
孟于点点头,继续问:“佛法宣传人应无欲无求是到达佛法最高境界涅磐的根基。那么敢问大师,是否人应该灭掉一切欲念,比如男女之欲、饮食之欲、反抗之欲等等?”/p
“是的,只有消灭所有欲念,方成正果。”瑜珈回答。/p
孟于微微一笑:“好,那么请问大师人若都无男女之欲岂不再无后世之人修佛?若都限制饮食之欲,是否有损身体健康?被伤害而不反抗意思就是任人宰割吗?还有,像大师这样四处宣扬佛法,是否也是一种欲?希望光大佛法的一种yù_wàng?假如大师始终有这种yù_wàng,是不是永提莫难成正果呢?”/p
瑜珈一时语塞,他觉得孟于在有意偷换概念,强词夺理。如果前面的几句他能够反驳,那么后面希望光大佛法是不是一种yù_wàng,他实在难以作答,如果说不是种yù_wàng,那么明显是自欺欺人,如果说是,那不就等于承认太虚界所有宣扬佛法的教徒都成不了正果吗?/p
孟于继续说道:“大师,孟于以为,所谓众生平等,应该指凡是人出生后都应该是平等的,不存在高低贵贱之说,至于社会地位的不同,所拥有的权利和财富不一样,那是后天各自努力的结果。我们恒太虚界需要的是这样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54891/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54891.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252章)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流浪的爆米花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