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东赞拱手道:“回陛下,葛尔东赞没有异议了,可以开始了。”/p
“好!”李世民高声道,“七位,入场吧。”/p
七人纷纷入场,葛尔东赞就在李浩旁边那间,单间中有书案,案上有文房四宝,供他们写答案用的。/p
看到他们入场坐定,李世民给了许廉一个眼神,许廉高声道:“比试开始!请沙漏!”/p
只见一个宦官捧着一个小型沙漏过来,递给了许廉,许廉接过来放在李世民案头,这沙漏是李浩家的玻璃作坊产的,雕工精细,十分别致,价格也是不菲,现在李浩的玻璃作坊可不只是做镜子和玻璃杯那么简单了,为了赚钱,还是要不断创新啊。/p
李世民将沙漏翻转过来,细沙顿时便开始往下漏,十分快,李浩测过,细沙全部漏完要五分钟,也就是古代所说的一盏茶的工夫,最大误差不会超过十秒。/p
见李世民翻转了沙漏,许廉再次高声道,“按顺序来,由天竺使者最先出题,出题内容不可有疆域之分,一盏茶时辰内不出题,视为放弃出题权。”/p
所谓的出题内容不可有疆域之分,就是说,不能把自己国家的一些偏僻的知识拿出来问,比如,天竺使者可以问,大象的鼻子有多长,毕竟古代交通不发达,其他几国的使者估计这辈子都没见过大象呢,谁特么知道大象的鼻子有多长,出题考智慧,不是考常识。/p
黑黝黝的天竺使者绞尽脑汁在那想,想了许久之后,哭丧着脸道:“我没有准备,不出题了。”/p
他居然主动放弃了出题权,李浩有点惊讶,但他仔细一想,立刻释然,这个比试的方法是禄东赞临时提出来的,他们当然没准备什么难题,一紧张,更会将以前曾经遇到过的难题给忘了。/p
接着便是格萨国的使者出题了,格萨国使者也没想出什么好题目,最后放弃。/p
接下来是真腊国使者出题,真腊国使者想了想,道:“一支竹竿,一丈长,一人将其拿在手中,问如何在不截断竹竿的情况下,通过三尺宽七尺高的门?”/p
李浩听到这个题目顿时惊呆了,尼玛,这算什么难题?小学生都能轻松回答呀。/p
李世民一翻沙漏,许廉高声宣布:“开始答题,限时一盏茶的时辰!”/p
李浩无奈,题目虽然简单,感觉智商被侮辱了,但还是要答,在纸上写道:“门朝南北,横持竹竿,头南尾北,纵竹竿千丈,亦能过门。”/p
同时,禄东赞也拿起毛笔开始写答案,他的答案是:“竿若矛,门若盾,矛击盾穿,仅留一孔。”/p
李浩和禄东赞虽然表述手法差异很大,但他们都很清晰地描述出了方法,这是正确答案。/p
至于另外几国的使者,还在苦思冥想,有人甚至还用笔在纸上画图,其实这一题真的很简单,为何能难住这些使者,因为这一题有陷阱,陷阱就在于竹竿的长度和门的宽度和高度,这些数据具有很大的迷惑性,会将答题者不经意地引入二维世界,跟这些数据去较劲。/p
霍尔国使者想了好久,忽然脑中灵光一闪,终于想出答案了,然后提笔准备写,然而他的笔却凝在空中落不下了,因为他不知道怎么写,倒不是说他不会写大唐的文字,而是他压根不知道怎么描述,写横着拿竹竿?不对,虽然事实是横着拿,但应该怎么横,他原本就紧张,现在答题时间已经不多了,就更加紧张,越紧张就越不知道怎么描述。/p
就在这时,许廉忽然道:“时间到,请各位搁笔,否则将被视为答错。”/p
霍尔使者近乎崩溃,明明知道答案,却没办法写出来,那心中的郁闷可想而知。/p
然后许廉亲自去将所有人的答题纸拿在手中,展示给众人看,看完之后,许廉问真腊国使者:“此题何人答对了?”/p
真腊使者道:“蓝田县侯和吐蕃使者答对了。”/p
李世民闻言开心,默默持笔写下李浩和禄东赞的名字。/p
接下来,轮到禄东赞出题了,李世民顿时紧张起来。/p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55747/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55747.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309章 殿前斗智 上)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醉卧花间谢谢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