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芝尴尬地笑了笑,将几人送到门口。
等人一走,刘小芝将门一关,率先发起了脾气。
“秋安,我朋友来找我玩,你不打招呼就算了,一进来就拿扫帚扫地,你这是赶她们走呢?
亏你还是个当老师的,这点都不懂吗?
你看刚才弄的,我多没面子。”
说完,看见白秋安不理她。
“我跟你说话呢,你干啥不理我?是不是白秋水又跟你编排我什么了?
我就知道她白秋水没安好心,亏我还以为她变好了,她这是见不得我们好,就想来拆散我们……”
“够了。”
白秋安大喊一声,将手中的扫帚摔在地上。
“我问你,你为什么不来看子卿?”
刘小芝眼里闪过一丝心虚。
“不是我不来,是我懒得去白秋水家,我不想看见她那张脸,免得我们两又吵架。”
“有什么比子卿重要,秋水救了他,这次要不是没有秋水……”
“行了,行了,”话还没说完,就被刘小芝打断。
她不耐烦的地道,“你说那些有的没的干啥?白秋水她会看什么病?那是瞎猫碰上死耗子,正好遇上了。
还好我儿子没什么事儿,要是有事儿了,看我不收拾她。”
白秋安深深地看了眼刘小芝,结婚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知道她的嘴皮子这么能说,看来以前还是她藏拙了。
秋秋救了子卿的命,她非但没有感谢,还在他这个哥哥面前说秋秋的坏话。
眼看着白秋安再一次拿起扫帚扫地,刘小芝松了一口气。
她是故意这么说的,目的就是不想白秋安追问她那几个朋友的事儿。
现在看来还算成功,见白秋安要去拿桌上的碗筷,她急忙凑过去。
“我来弄,我来弄,你去休息吧,我来打扫就行。”
一边抢过白秋安手里的扫帚,推着他往房间去。
“你去忙工作吧,我来打扫。”
回到房间的白秋安背靠着门,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从他回到家这么长时间了,刘小芝一句都没问子卿好不好?怎么没有回来?
也没问他好不好?有没有回家?爹和娘还好不好?筆趣庫
退一万步说,就算其他人她不问,也该问问子卿吧?
白秋安觉得心里凉飕飕的,很是失望。
后来他跟刘小芝提起想把白子卿留在老家的事儿。
刘小芝因为心虚,再加上之前她妈说的那些话,欣然同意了。
她答应得太快,反倒是让白秋安误会了。
想了想,就没说想将子卿送去白秋水那儿,因为这还是没影的事儿。
以至于后两人又因为这事儿大吵一架,感情也越来越淡。
当然,这是后话。
入冬以后,天气越来越冷,地里的活儿也越来越少。
很多人结伴上山砍柴。
白秋水家的柴火儿倒是很多,之前白秋乐在的时候,每天两趟往山上跑,院子的墙根角处,已经堆满了。
白秋乐的口吃治疗得小有成效,现在只要他不着急,说话放慢速度,一句话大多数都能完完整整说出来。
他着急县里的皮鞋厂的工作,已经去上班了。
现在白家就剩白母和白父老两口,还多了一个白子卿。
家里虽然人少了,但因为有个孩子,也比以前更热闹。
自从白秋水给了白父那几张竹编的图纸,白父没日没夜的就在那研究,还别说,真给他研究出来了。
一个竹编的小包,白母用家里的布裁了一条缝成长条,这竹编包就成了斜挎包。
别说,还有点后世那种味道。
后来白父又研究出来了手提的,不同形状的,大小也不一样,就连白母这个农村老大娘,看着也喜爱不已。
白父决定,过年以前,他要做一批这样的包出来,拿到集市上卖。
白母也支持他的想法,老两口一个上山砍竹子,一个在家编竹包,两个人,哦不,还有一个小不点,三个人忙得不亦乐乎。
白家村隶属于新丰镇,新丰镇隶属于大河县。
大河县里,每个月有一次小集,每年有一次大集,大集的时间就在年前的腊月二十五。
小集上人比较少,不准卖活物,只准卖一些山野菜,或者手工制品,还有自留地里的瓜果蔬菜,但量不能多。
但农村人家解决温饱问题都难,那还有多余的蔬菜拿出来卖,人就更少了。
而且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安上投机倒把的风险。
但大集就不一样了。
大家攒了一年的货,都在这一天拿出来卖,卖东西的人多,买东西的人更多。
说是人山人海也不为过。
寒风嗖嗖的吹,吹得邮局的送信员骑自行车的腿都僵硬了。
送信员根据信上的地址,挨家挨户的送信,来到知青所。
“阮青青,有你的信。”
阮青青裹着厚厚的棉衣从知青所里出来,面无表情的接过信,一句谢都没有,转身就进去了。
送信员撇了撇嘴,他也不是第一次来了,早就已经习惯了。
沈梦岚从里面跑着出来,“你好,有没有沈梦岚的信呀?”
送信员找了一圈,“没有。”
“好吧。”
沈梦岚有些失落,虽然上个星期才收到家里来的信,但临近要过年了,总是有所期盼。
里面的任春红有些羡慕看着阮青青。
“青青,你爸妈真疼你,整个知青所就你的信最多了,是不是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55979/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55979.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125章 阮青青的信)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蜗牛的家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