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武王惊天动地,假托神灵却怀畏惧?
上帝既降天命于殷,为何不再劝戒明白?
纣王既已统治天下,为何又被他人取代?
初把伊尹视作小臣,后来用作辅政宰相。
为何最终上追成汤,受到尊敬宗庙配享?
阖庐有功寿梦之孙,少年遭受离散之苦。
为何壮年奋厉勇武,能使他的威严远布?
彭祖烹调雉鸡之羹,为何帝尧喜欢品尝?
得享高寿年岁太多,为何竞有那么久长?
大地中央共同治民,列国君主为何发怒?
蜂蛾生命原本微贱,自卫力量为何牢固?
惊于女言不再采薇,白鹿为何庇佑夷齐?
北行来到回水之地,一起饿死有何可喜?
哥哥有着善咬猛犬,弟弟又打什么主意?
一百辆车换一条狗,最终不成反失禄米。
傍晚时分雷鸣电闪,想要归去有何忧愁?
国家庄严不复存在,对着上帝有何祈求?
伏身藏匿洞穴之中,还有什么事情要讲?
楚国勋旧军中殉国,国势如何能够久长?
悔悟过失改正错误,我又有何言词可陈?
吴王阖庐与楚争国,我们久已被他战胜!
环绕穿越里社丘陵,为何生出令尹子文?
我曾告诉贤者堵敖,楚国将衰不能久长。
是屈原所作楚辞中的一篇奇文:说它奇,不仅由于艺术的表现形式不同于屈原的其他作品,更主要的是从作品的构思到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作者思想的奇--奇绝的内容显示出作者惊人的艺术才华,表现出诗人非凡的学识和超卓的想像力!
是屈原思想学说的集粹,所问都是上古传说中不甚可解的怪事、大事,天地万象之理,存亡兴废之端,贤凶善恶之报,神奇鬼怪之说,他似乎是要求得一个解答,找出一个因果。
而这些问题也都是春秋、战国以来的许多学人所探究的问题,在诸子百家的文章里,几乎都已讨论到。
屈子的则以惝恍迷离的文句,用疑问的语气说出来以成此钜制,这就是屈子所以为诗人而不是诸子的缘由。
而天字的意思,战国时代含义已颇广泛。大体说来,凡一切远于人、高于人、古于人,人所不能了解,不能施为的事与物,都可用天来统摄之。
对物质界说,又有本始、本质、本原的意思。中说:法象莫大乎天地。
的天,也颇有指一切法象的意味,与道家的道字,的易字,都是各家用以代表这些法象的名词,屈原为楚之宗室重臣,有丰富的学识和经历,以非凡才智作此奇文,颇有整齐百家、是正杂说之意,的光辉和价值也就很清楚地呈现于读者面前了!
从全诗的结构及内容来看,全诗字,是一首以四字句为基本格式的长诗,对天文、地理、历史、哲学等许多方面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这些问题有许多是在他那个时代尚未解决而他有怀疑的,也有明知故问的,对许多历史问题的提问,往往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政治见解和对历史的总结、褒贬;对自然所提的问题,表现的是作者对宇宙的探索精神,对传说的怀疑,从而也看出作者比同时代人进步的宇宙观、认识论。
以新奇的艺术手法表现精深的内容,使之成为世界文库中绝无仅有的奇作。
从内容结构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探讨了宇宙以及天地生成的问题;第二部分主要探讨了大禹父子治水和一些地理问题;第三部分主要探讨了夏代的历史和神话传说中的一些问题;第四部分主要探讨了商代的历史和神话传说中的一些问题;第五部分主要探讨了周代以及春秋时期的历史和神话传说以及有关楚国的话题。
基本上,按照时间顺序将一个个疑问排列下来,但是偶尔也穿插着一些不按时间顺序罗列的历史事件,如关于舜帝和吴国的传说等等。
(本章完)
!!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256052/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256052.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558章 柳花如梦湮月是愁 4 第七十六章)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天漄行知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