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Ctrl+D收藏本站!我的书架

春秋我为王- 第681章 孔子在宋(2/2)

文/七月新番
春秋我为王 | 本章字数:1192  | 春秋我为王txt下载 | 春秋我为王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坏娘子:七夫之祸天下图一晌贪欢:腹黑总裁二婚妻魔神乌托邦樱花下的血刀绝地反击荆楚风雷特战之王大航海时代之自由之翼扑倒吧,少爷嚼颗药,冷静下卫天子
走在来自大邑商的古老历史中,足音回响在偌大的陵墓里。历代殷商帝王询问天神的卜辞静静躺在这里,冷冷地注视着他们。

等回到地面后,孔丘遗憾地说道:“这些卜辞虽然凌乱繁杂,却是一窥殷商早年礼乐的一扇窗户,可惜那些文字我不能识别,敢问太史,宋国可还有认识古字的人?”

微太史回答道:“这些殷商古字离仓颉造字不远,比划古朴,今人难以辨别,就算和大邑商末年的字形也有很大差异,所以仅有少数年迈的巫祝才能掌握。仲尼若有心解读,不如去毫社处求教巫师……”

孔丘一愣,笑了笑,却没有说话。

……

孔子虽然求学之心很强,但他却没有立刻去寻找能解殷商古文的巫祝。

因为宋国的巫祝在他眼中,恰恰是“道不同,不相为谋者”。

在宋国也呆了大半年时间了,孔子却发现在这里虽然能容许他停留,生活也比在莒国时好了不止一分,但他的“道”却无人肯听。

宋公幼弱,朝政由是司城乐氏和皇氏把持,他们都在有意效仿赵无恤在鲁国的做法,对孔丘尊敬有加,却听不进他只言片语。

这是肯定的,宋国人十分执拗,对周礼那一套,本来就不太感冒,反而对孔子作为殷商后人如此推崇周礼表示很不理解。

面对质问,孔子只能如此解释:“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故吾从周……”

这句话没几个人能听得进去,他的那套在宋地没有生存的土壤,反而是宋国越来越有反其道而行之的趋势:公女南子权势极重,已经到了妲己那种“牝鸡司晨”的程度!

她大兴巫教,把原先各自信奉本地神主的巫祝们统统收编,汇聚到了所谓的”天道“之下。近来,佩戴双鱼标志的信徒开始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商丘街头巷尾,每天去毫社听巫祝宣讲教义。

前年宋国内乱,诸卿和几位公子打成一团,战后宋国还没有得到休憩,就又是遇上灾荒,又是遇见大疫。大疫在从鲁国来的灵鹊帮助下没有蔓延太广,但灾荒却无法迅速控制,一时间宋国哀鸿遍野,加上郑国的占领、向氏的割据均为结束,社会矛盾极其严重。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大巫南子牵头下,所谓的“天道教”便开始兴起了。就孔子所见,商丘城内外的社庙外,常常黑压压跪坐了一片人,没一个乱动的,俱皆全神贯注,目视宣讲坛。坛上身穿白衣的巫师带着双鱼标志,手拿着名为《天道经》的书籍宣讲。

巫祝照本宣科地讲天道秩序,把人的善恶、把人的生老病死种种皆与“天地阴阳”相连,说万物皆有其秩序,都是天道在人间的映射,与老子的思想有几分相似,却又有很大不同。

比如劝诫宋人懂得忍受,也讲万物神灵皆是天道的化身,那些山川鬼主、雨师河伯都是天道的一种形态,所以无论民众们家乡供奉的是什么鬼神,他们其实都是在供奉天道。

巫祝一般会诵读一句经,解释一句。读完一段,又整体连着说一遍。仔细听来,有点道理,但就孔子所见,总体上是错漏百出的。大致是劝导宋人忍受逆境、顺从官府、不要因为是异乡人或者各自家乡信奉的鬼神不同而产生歧视:“天道之下,人人皆等!”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怎么会是君之下人人皆等呢?”孔子对此不置可否。xh:


状态提示: 第681章 孔子在宋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第681章 孔子在宋(2/2) 返回《春秋我为王》目录下一章:第682章 无恤在邺(快捷键→)

推荐阅读北朝帝业谍影:命令与征服大明话事人满唐华彩我祖父是朱元璋机战之无限边境我的公公叫康熙我娘子天下第一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左舷大唐腾飞之路机战:先驱者的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