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和李勣等。李勣象征阴山、铁山、乌德鞬山,同样在前有石人、石虎、石羊、石碑,这种特殊形状的葬封土,是对有特殊功勋重臣的特殊奖赏。昭陵陪葬已清理发掘的有李勣、张士贵、郑仁泰、阿史那忠、尉迟敬德、越王李贞、临川公主、长乐公主等10多座。张士贵等出土的彩绘陶俑群色彩鲜艳,姿态各异。郑仁泰出土的载运丝绸的驼俑,栩栩如生。昭陵陪葬中的壁画着色绚丽,布局谨严,以表现贵族生活的人物画为主,技法以线条与着色并重,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秦皇陵:规模宏大、设施复杂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的国家体制对于后世的影响是很大的。秦始皇颁布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和字,使全国“车同轨、书同”,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一个建立了雄伟大业的千古一帝,他的陵也建造得规模宏大,瑰伟雄奇,充分体现了中央集权制封建皇权的至高无上。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0多公里的临潼县城以东的骊山脚下。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嬴政从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8年,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开创了历代封建帝王奢侈厚葬之先例。对于为什么秦始皇会选择现在的位置建陵,人们普遍认为是因为礼制和风水两个因素。东汉《论衡》:“夫西方,长者之地,尊者之位也,尊者在西,卑幼在东……夫,死人所藏;田,人所饮食;宅,人所居处,三者于人,去凶宜等。”秦始皇先祖已确知葬在芷阳的有昭襄王、庄襄王和宣太后。既然先祖均葬在临漳县以西,而作为晚辈的秦始皇只能埋在芷阳以东了。同时大约自春秋时代开始,各诸侯国国君就相继兴起了“依山造陵”的风气,秦始皇陵造在骊山之阿也完全符合这种风水观念。据历史学家考证,秦始皇陵区位于骊山北麓的前部,范围相当广阔。从外观上看,秦始皇陵的封土为覆斗状,顶部平坦,腰略呈阶梯形,高6米,东西长45米,南北宽50米,占地12050平方米。周围建城垣,背衬骊山,轮廓简洁,气象巍峨。整个陵以神道贯串全局的轴线布局,重点强调正面神道。神道前再建阙楼,借神道起伏、开合的空间变化,衬托出陵建筑的宏伟气魄。中国古代人认为应该“事死如事生”,因而秦始皇陵的地上、地下建筑和随葬生活用品都是按照死者生前的样式来准备的。献记载,秦汉时代陵区内设殿堂收藏已故帝王的衣冠、用具,置宫人献食,犹如生时状况。传秦始皇陵地下寝宫内“上具天,下具地理”,“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并用金银珍宝雕刻鸟兽树木,完全是人间世界的写照。陵园在陵区的中部,有内外两重城垣,从平面图上看像一个南北长的回字形。外城呈矩形,周长6200余米,四角各有门址一处。内城呈方形,周长000米左右,北墙有2门,东、西、南墙各有1门,四个角上都建有角棱。陵在内城南部,陵的地宫接近方形,周围有砖坯砌成的墙。内、外城之间有葬马坑、珍禽异兽坑、陶俑坑;陵外有马厩坑、人殉坑、刑徒坑、修陵人员葬400多个,范围广及56.25平方公里。地宫是放置棺椁和随葬器物的地方,为秦皇陵建筑的核心。有关秦陵地宫位置的问题,历来众纷纭。据《汉旧仪》记载:公元前210年,丞相李斯向秦始皇报告,称其带了2万人修筑骊山陵,已挖得很深了,好像到了地底一样。秦始皇听后,下令“再旁行三百丈乃至”。这一法让秦陵地宫位置更加扑朔迷离。“近年来通过遥感和物探的方法对秦陵进行了探测,发现规模宏大的地宫位于封土堆顶台及其周围以下,距离地平面5米深处,东西长10米,南北宽145米,主体和室均呈矩形状。室位于地宫中央,高15米,大相当于一个标准足球场。秦始皇陵里已发掘出的部分最壮观、最引人入胜的莫过于兵马俑了。由兵马俑组成的一支支部队形象地再现了秦始皇横扫**的雄壮景象。194年以来,在陵园东边1.5公里处发现从葬兵马俑坑三处,成品字形排列,面积共达20000平方米以上,出土陶俑8000件、战车百乘及数万件实物兵器。其中一号坑埋葬着和真人真马同大的陶俑、陶马约6000件;二号坑有陶俑、陶马100余件,战车89辆;三号坑有武士俑68个,战车1辆,陶马4匹。1980年又在陵园西侧出土青铜铸大型车马两乘。这组彩绘铜车马分高车和安车,是迄今中国发现的体形最大、装饰最华丽、结构和系驾最逼真、最完整的古代铜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迷踪帝陵:各朝代皇帝的坟头都啥样?(上)汉皇陵:掘地起坟、凿山为陵汉代是中国历史上厚葬之风最盛行的时期。包括珍宝、明器、陶俑、车马、粮食等,身前身后的用品无所不有。西汉继承了秦代陵寝制度并且有所发展。西汉初期,帝、后在一座陵园内异穴合葬。从帝开始,帝、后各建一座陵园。到景帝时,在帝霸陵旁建造庙宇。以后,这种陵旁边立庙的制度一直延续到西汉末期。西汉帝陵的形制有两类:一类是霸陵因山为陵的形式,葬开凿于山崖中,不另起坟丘;其他帝陵则属另一类,都筑有高大的覆斗形夯土坟丘,一般底部约150米~10米见方,高约20米~0余米,其中以武帝茂陵坟丘最大。汉代帝后合葬同茔而不同陵,后陵大多在帝陵的东面,坟丘亦较帝陵为。从阳
状态提示: 墓 -- 第6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TXT下载地址:http://www.00kshu.win/txt/xiazai130014.html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130014/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130014.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墓)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连老黑谢谢您的支持!!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130014/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130014.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墓)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连老黑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