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营建,至贞观二十三年(649)李世民入葬方完成,历时1年,花费的人力、财力可想而知。昭陵“因山为陵”,陵寝位于九嵕山南面山腰,居于整座陵园北部最高处,陪葬多集中于山陵之南的辽阔地带。九嵕山是属于石灰岩质的石山,山势突兀,海拔1188米,南临关中平原,与太白、终南山诸峰遥相对峙。正南面和东西侧层峦起伏,沟壑纵横,愈加衬托出陵山主峰的孤耸回绝。加上泾水环绕其后,渭水映带其前,显得气势十分雄伟。陵的营造工程浩大,布置精心,建筑辉煌。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兄弟参与了室的设计。《唐会要》,昭陵“因九嵕层峰,凿山南面,深七十五丈,为玄宫。缘山傍岩,架梁为栈道,悬绝百仞,绕山二百三十步,始达远宫门。顶上亦起游殿”。据献记载,昭陵因山凿石为玄宫,从埏道至室深20米,前后安置了五道石门,规模宏大。道用000多块大石块砌成,每块石头有两吨重,石与石之间相互铆住。五代时军阀温韬进入昭陵玄宫,玄宫里“宫室制度闳丽,不异人间”。中间是停放棺椁的寝宫,东西两厢排列着石床,床上放着许多石函,里面装着殉葬品。其中的一个铁匣中,“悉藏前世图书、锺王笔迹,纸墨如新。韬悉取之,遂传人间”。昭陵地宫被盗的情况究竟何如,建国后政府曾进行过考查,但没有查到被盗的痕迹。看来昭陵玄宫还会留给人们一个不的谜团,只有等到陵被发掘的那一天,才能最后见分晓。整座陵园周长60公里,占地面积约200平方公里。陵寝四周城垣围绕,残存少量夯土地段。地面建筑分布在陵山的周围,北面有祭坛和玄武门,正南面有朱雀门和献殿,西南面有下宫。祭坛南高北低,南北长86.5米,东西宽5.5米,由五层台阶地组成,平面略呈梯形,墙基层台阶尚可辨认。由南往北,在南边个台阶上,有寝殿、阁楼、东西庑、大门等建筑,中间司马道直通寝殿。在第四、第五个台阶地面上,除第五个台地尚存门阙遗址外,其余可能原来是空旷的场地。献殿残存面积约40平方米,殿址上曾出土1件鸱尾,高1.5米,底长1米,重150公斤,由此可推测献殿之高大。下宫遗址在陵西南,平面呈矩形,遗址面积东西宽2米,南北长4米,四周有墙基,墙基厚约.5米。南墙和北墙中间有门址相对。垣墙内是一片平坦的夯层,厚至5米,建筑物比较集中,均已不存。在昭陵的玄武门外有一个梯形的祭坛,祭坛陈列着14个少数民族酋长的石像,祭坛的东西庑殿中陈列着世界闻名的浮雕石刻六骏。唐太宗生前平定突厥,与吐蕃和亲,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深得各族人民的拥护。太宗死时,突厥阿史那社请求殉葬,于是高宗派人打制了这14个栩栩如生的少数民族酋长的石像,立在昭陵前。这14尊雕像是唐太宗时期良好民族关系的写照,可惜它们在清代乾隆以后大多被毁了。“昭陵六骏”是驰名中外的浮雕艺术品,它们是李世民当年统一全国南征北战驰骋战场所骑的六匹战马,李世民为了纪念它们,将其雕刻在石屏之上。相传六骏的图形出自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之手,工匠们运用高超的技艺逼真地雕刻了这些形象。石屏的角上题有高宗的赞美诗,是由欧阳询书写的。石刻六骏原列置在玄武门内东西两庑殿内,骏马姿态神情各异,线条简洁有力,手法浑厚。“飒露紫”和“拳毛騧”现存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骏保存在陕西省博物馆石刻艺术馆内。唐代诗人杜甫曾作诗描述了昭陵辉煌壮丽的景象,他的《重昭陵》:“灵寝盘空曲,熊罴守翠微。再窥松柏路,还见五云飞。”形象地概括了昭陵雄伟的构建形式。现存昭陵博物馆的昭陵碑碣有40余通,志20余合。这批碑刻以楷书居多,也有隶书、篆书和行草。欧阳询所书温彦博碑,褚遂良所书房玄龄碑,王知敬所书李靖碑,尉迟敬德志盖的法艺术早已蜚声中外。然而这些本该展示初唐书法艺术高水平的碑刻,却被破坏得很厉害,刻字的地方被砸成一个个坑,几乎没有一块碑是完整的,这是为什么呢?一些学者指出,这种破坏主要来自于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的一些书商。据当时一些有钱的书商勾结地方官府,拓了碑,一张拓片能卖到两千两银子。为了抬高拓片的价格,他们拓过之后,把石碑上关键的字,如年月日、人名、地名等砸成坑,让后来的人再也拓不出完整的碑。后来的书商再拓碑,拓过之后,进一步破坏碑上的字。这样,一批批的书商不断地拓碑,碑就遭到一次次的破坏,有的碑还被砸成几段,有的碑被砸倒在地,年长日久就被土埋没了。唐陵陪葬以昭陵最多,现存16座。由于唐太宗开始营建昭陵时就定下了陪葬制度,允许大臣申请陪葬,而且这些大臣的子孙也可以随父、祖葬于昭陵,这样,以昭陵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陪葬群,向南辐射成扇面形状,列侍两侧。昭陵居高临下,陪葬左右分布,其中公主妃子的多数在山上。陪葬的有皇子、公主、名臣、名将、人学士和兄弟民族将领,如魏徵、房玄龄、温彦博等。昭陵的陪葬有四种类型。第一类是依山为,如魏徵和新城公主;第二类是覆斗形,如长乐公主和城阳公主等,前均存有石人、石羊、石虎、石望柱;第三类是圆锥形葬,此类陪葬所占比例最大,武大臣们的陪葬大多是这种形制;第四类是像山形,如李
状态提示: 墓 -- 第5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TXT下载地址:http://www.00kshu.win/txt/xiazai130014.html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130014/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130014.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墓)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连老黑谢谢您的支持!!
手机阅读:http://m.00kshu.win/130014/
发表书评:http://www.00kshu.win/book/130014.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墓)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连老黑谢谢您的支持!!